《金融资本》的问世正值资本主义刚刚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虽然人们已日益关注到垄断引起的大量新现象,但一时还缺少深入和系统的理论认识。《金融资本》一著便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希法亭在书中开宗明义:“本书试图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试图将这些现象纳入始于配第而至马克思达到其最高形式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形成导致‘消灭自由竞争’,另一方面,则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以这两个方面为其表现的积聚过程,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如后所要详述的,通过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资本采取了金融资本的形态,即最高和最抽象的资本表现形态。”从这里我们看到,希法亭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来阐明资本主义的新现象,他把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和金融资本的形成看作资本主义的新特征。他所说的金融资本,不再是以往所说的借贷资本或银行资本,而是作为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联系密切化结果的一种新的资本统一体,一种最高的资本形态。这样,希法亭便提出了一个新的金融资本范畴。
《金融资本》就是以这个金融资本范畴为核心而展开的。由于希法亭把金融资本看作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密切化的结果,而信用则是“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关系的初步形式”,所以,首先论述货币和信用问题。
对于《金融资本》由货币问题开始的写法,希法亭在序言中说明了原因。首先,金融资本是资本关系、特别是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关系发展的结果。而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之间关系的原始形式则是生产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关系。为了说明生产资本与货币资本关系的发展、尤其是澄清信用的本质及其作用,必须要对货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其次,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货币制度的发展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必须发展货币理论来接受这种挑战。第三,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以克纳普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在新的形势下试图用法律现象来取代对货币制度的经济说明。必须进一步研究和阐述货币理论来批驳他们的谬论。最后,货币问题是对作为整个经济学体系基础的价值论的验证,因此,需要重新论述货币问题来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可见,一方面是由于货币问题与金融资本的内在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希法亭才决定由货币问题写起。在论述货币和信用理论中,希法亭发展了关于信用形式的理论,分析了信用制度下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之间关系的发展,甚至还可以说,他的货币理论见解对研究今天的“黄金非货币化”现象也会有所启迪,然而,他在论述金融货币与纸币的关系时却犯了严重的错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
作为金融资本产生起点的股份制度,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希法亭对股份制度理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科学的创业利润概念。股票在发行时通常标有一定的票面额,即股票的票面值。票面值的总数一般表明投入股份公司生产活动的实际资本量。但是,股票在市场上出售时,它的价格总是围绕着票面值波动,而且往往是高于票面值。希法亭认为,那种高于票面值的股票价格部分不是“欺诈”,而是一种“独特的经济范畴”,即创业利润。创业利润是股票两次资本化的产物,即股票继产业资本化后又借贷资本化的结果。股票本来是没有价值的,但由于它是收取股息的凭证,所以便成为虚拟资本。这种凭证按其收入形成虚拟资本的现象就是资本化。假设交易所不存在,那么股票只是代表并等于实际投入的企业资本,是带来相当于平均利润(利息加企业主收入)的股息的虚拟产业资本。但是,交易所的存在,使股票进一步成为可以通过出售而收回的虚拟借贷资本。作为借贷资本,股票必须按平均利息率规律运动,即成为带来利息的资本。于是,原先按平均利润率规律运动时,股息中的企业主收入部分,便进一步按照利息率资本化为超过股票票面值的股票价格部分。由于这个差价通常由股份公司的创业者在发行股票时占有,表现为创业活动的赢利,所以叫作创业利润。但实际上,创业利润并不是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既不是利润,也不是利息,而是资本化的企业主收入这样一种特殊的虚拟资本。有了创业利润概念,希法亭进一步提出,银行资本日益热衷于充当工业股份公司创业人的动力就是追逐创业利润。而这种追逐创业利润的结果便是银行资本日益渗入工业企业、以占有企业股票的方式与产业资本发生资本的结合。所以希法亭指出,“金融资本是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希法亭从工业垄断是金融资本形成基础的角度,论述了工业垄断的形成及其运动。他既分析了由资本集中产生出垄断联合的必然性,又分析了垄断作为资本家克服利润率平均化障碍的必然结果;还具体分析了垄断组织形式的演变。他依据劳动价值论,具体阐明了垄断利润的来源及其攫取方式,并提出垄断部门之间存在着新型的利润率平均化关系。他还研究了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特点,以及决定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是主从还是竞争关系的条件,分析了局外企业长期存在的原因。同时,希法亭也研究了银行支持和促进工业垄断的原因和手段,阐明了银行在工业垄断形成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论述了金融资本的形成,把金融资本规定为由银行支配并交工业运用的货币资本。这个规定为后来列宁制订科学的金融资本范畴提供了一个起点。但是,希法亭没有把垄断看作资本主义新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对金融资本的阐述和定义也没有把垄断摆在首要地位。他认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帝国主义时期的表现是“社会经济组织”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垄断与竞争的矛盾。进而,用整个社会的组织性与私有制的空洞的矛盾替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内部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矛盾的原理。这样,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自然消亡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社会经济组织”方面不再具有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之间也因此而得到了理论上的沟通。这种有组织资本主义的思想又进一步在论述金融资本历史趋势问题时具体化为“总卡特尔”观点。此外,希法亭实际上是把银行渗入工业、占有工业股票看作金融资本形成的唯一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忽略了诸如英国这种当时流通因素作用较弱的环境下,垄断发展和金融资本形成的问题。
关于危机的理论,希法亭在书前的序言中说明,谈这个问题是由于,“奢望形成垄断联盟以‘调节生产’从而使资本主义继续下去,尤其是奢望它对周期性商业危机发挥巨大作用,使分析危机及其原因成为必要。”针对这种伯恩斯坦修正主义的危机观点,希法亭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他依据一九○七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最新材料,详细论述了工业危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循环的综合进程。但他在批判卡特尔消灭危机观点的同时,也错误地否定了危机的生产过剩实质。
最后,希法亭从金融资本的经济实质出发,研究了帝国主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政策,分析了自由贸易转向保护主义、国际自由竞争转向国民经济区扩张和资本输出、自由主义转向“帝国主义”、以及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的必然性。他还论述了从保护关税制度成长起来的民族垄断和国际垄断,从而为关于帝国主义国际经济特征的理论作出了贡献。在分析国内阶级结构问题时,他敏锐地觉察到“新中产阶级”的发展及其意义;但却忽视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的寄生腐朽性及其与机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在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着一些理论错误。列宁认为,“虽然作者在货币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并且有某种把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调和起来的倾向,但是这本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希法亭这本书的副标题①)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理论分析。”他还高度评价了这部著作在当时“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经济观点,并将它运用于经济生活中的最新现象”的历史功绩。尽管近八十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世界金融制度已经有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变化,《金融资本》中提出的理论和材料已远不足以说明全部的问题,但是,这部著作却仍不失为了解和认识西方金融制度的一本优秀入门读物。
① 列宁依据的是一九一二年俄文第一版,在副标题的翻译上有误。
陈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