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类历史比做一条长河,军事强国的崛起和战争便是这条长河中不断涌起的波澜。以往的历史学家们喜欢把这些波澜当做独立的事件来做文章,保尔·肯尼迪(Paul kennedy)在新著《强国的兴亡——一五○○至二○○○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中却提出了新的角度,以充足的论据分析了波澜涌起和衰落的规律。他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世界强国会此起彼落,而且这种局势仍继续发展;继而他以欧洲国家为例,解释了军事发展与经济的必然联系。国家越注重增长军力,利用自然资源于军事实力的比例就越大。如果这个比例过大,从长远观点看,就削弱了这个国家的力量。与一个实力相当的国家抗衡,实际上是在拚经济实力,也许高速度的增长会形成一时的优势,但当政者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削弱自己。实力只能通过保持财富积累与支出的平衡来获得,历史上欧洲列强的自生自灭正是因为破坏了这种平衡。作者进而推论,美苏这两个超级强国也正在走同样的道路。
二十年前首次出版的《兰登书屋英语辞典》(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the EngliSsh Language)经过九年之久的阵痛,于去年出版了第二版。这部新版辞典堪可谓鸿篇巨制,长达二千四百七十八页,重量十二余磅,并配有精美插图。三百四十位词汇学家和顾问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五万个新词,七万五千个新的词义解释,包括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借用的外来语,百科全书式的注释,高技术的术语,以及八十年代以来新涌出的新词和旧词的新意。编者们认为,这部辞典的第一版只能算是《韦氏英语大辞典》第三版的翻版。在第二版中,他们重写了数千个词条,解释的可读性大大提高,力求简明生动,使读者一眼便抓住要害,版式设计、大量的插图和地图以及漂亮的装帧,更是同类辞典不可企及的。然而最重要的是,这部辞典体现了当代美国英语的潮流。评论界认为,这部创纪录的辞典真正体现了兰登风格。
经济理论在全世界都是热门题目,研究者的工作也大都起步于上个世纪的经济理论。约翰·肯尼斯·戈尔布莱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新著《透视经济学——一部批评史》(Economics in Perspective:A Critical History)中却对此提出了批评。他的观点是:经济思想只能做为某一个时代的产物来理解;时代在不断地改变,但是经济学这门学问的变化却是颇不情愿的,人们也不愿意接受变化。他指出,经济理论是在特定环境中衍生出来的,它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社会问题的出现与消退,并不只是什么“思想的结晶”。作者以大萧条时期和凯恩斯理论的出笼为例,说明经济理论从亚当·斯密的观点转到凯恩斯的观点,是由于学者们迫于当时的现实压力而造成的,进而形成了把政府干预渗透到宏观经济理论中这一发展。评论界认为,他的贡献在于指出,公共的或私人的官僚机构目前制订经济政策时经常引用过去的理论,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把自己排除在竞争社会之外。
“纽约的戏剧舞台历来被看成是美国戏剧的晴雨表。纽约的戏剧舞台从未象七十年代那样更富有革命、转化和变迁精神。”萨缪尔·里特(Samuel Liter)这位美国戏剧评论家、戏剧史专家著《十季》(TenSeasons:New York Theatrein the Seventieth)大书特书七十年代的纽约百老汇,包括内外百老汇剧院,剧目演员,导演和流派,这无疑为了解美国戏剧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曾为林肯和马丁·路德·金作传的史蒂文·奥特斯(Stephen Oats),用小说笔法写了《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The Man and The Artist)一书。此书一出,在传主的众多评与传中独具一格。这本传的特点是作者试图以传主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一生:他多事的婚姻,为好莱坞写剧本,为黑人争取民权……无不是“在体验以死亡和悲剧为主题的人类历史”。这可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福克纳豪放与惶惑、激情满怀与孤独沉思并存的写作风格。
海外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