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在一个刊物上看到一篇介绍《世界名夫人传》的文章,列举书中介绍的对象。节录如下:
本书介绍了约瑟芬皇后(拿破仑夫人)、命运多舛的肯尼迪夫人、因为获得高尚的爱情而从瘫痪病床上站起来的女诗人白郎宁夫人、历经情场的伟大女作家乔治桑夫人、与情人一起反抗侵略者的汉密尔顿夫人、为拯救国家而违心献身于拿破仑的瓦尔夫斯基夫人、促使歌德和贝多芬两位伟人握手的贝蒂娜夫人、出身于美国平民然而却使英国爱德华宁愿抛弃王冠而与之相爱的辛普森夫人,以及……
这里边有两位夫人的资格成问题:乔治桑和贝蒂娜。
按中国古时候的称谓,天子的妾称夫人,如汉高祖的戚夫人,汉武帝的李夫人。春秋时代,诸侯的妻称夫人,但不是搁在姓的后头而是搁在姓(氏)的前头,如《春秋·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齐”。间或有冠以国君的谥号的,如楚国有文夫人,是楚文王灭了息国掳来息君的妻,也就是跟楚君生了两个孩子却始终不跟他说话的“息夫人”。息夫人是息国的夫人的意思,她并不姓息,她姓妫。
汉魏以后渐渐有称贵宦妇女为夫人的,如书法名家卫夫人。可是她用的是自家的姓,不是夫家的姓,卫夫人的丈夫姓李。这个传统似乎一直没有改变,连通俗文学里也是这样称呼,如《三国演义》里的甘夫人、糜夫人,《红楼梦》里的邢夫人、王夫人。称“夫人”而用丈夫的姓乃至用丈夫的姓和名,这是“欧风东渐”以后的事。于是宋庆龄不能称宋夫人而只能称孙夫人或孙中山夫人。①
前边引文里的一串“夫人”都是按照西方习惯的称呼。但是“乔治桑夫人”不行,因为她不是跟乔治桑结婚的女人,她本人就是乔治桑。如果要称她为夫人,应该是德得望夫人(Mme.Dedevant),她娘家的姓是居邦(Dupin)。乔治桑是她的笔名,她故意取了个男性的名字。“贝蒂娜夫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出嫁以前,她是贝蒂娜·布伦坦诺小姐(Fraulein BettinaBretano);结婚之后,她是路得维希·封·阿尔尼姆夫人(FrauLudwig vonArnim)。在谈话或记述中间称她为贝蒂娜是可以的,加上“夫人”二字就不对了。
二
由这里又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有一天的《人民日报》上出现了一个人名“达姆·雷贝卡·维斯特”。过了几天登出更正,说是应该改成“雷贝卡·维斯特夫人”。其实这一译法也不对,因为“夫人”是用来译Mrs的,而“达姆”的原文是Dame, 是跟男性的Sir相当的一种尊称。凡是被授予O.B., O.B.E.,V.C.等等勋位的,男的在姓名前头用Sir,女的在姓名前头用Dame。Sir一般译做“爵士”,Dame似乎不妨译做“女爵士”。虽然一名之中前有“女”,后有“士”,语源学上有点欠通,但援“女学士”之例也未始不可——总不能译做“爵女”吧?说来也巧,雷贝卡·维斯特跟乔治桑一样,也是个笔名,她的本名是CicilyIsa-belFairfield;有一点小小的不同是雷贝卡是女性的名字而乔治是男性的名字。
三
由此联想到英语里女性君主和贵族的名称的翻译问题。大家熟悉的是queen和empress,前者或者是王后,或者是女王,后者或者是皇后,或者是女皇。现在英国的Queen Elizabeth Ⅱ是女王,她的祖母Queen Mary是王后,后者的太婆婆Victoria是英国女王兼印度女皇。②
一般不知道的是duchess可以是公爵夫人,也可以是女的公爵;同样,vicountess和baroness也都有两种可能。最糟糕的是counte-ss, 有四种可能:侯爵夫人,女的侯爵,伯爵夫人,女的伯爵。我不熟悉英国历史,不知道女性的公、侯、伯、子、男实际上究竟有过多少,我只是按照词典里的定义说的。底下是一个实际遇到的例子。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二日的《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国务大臣杨男爵在昨天的上院辩论中首先发言说……她认为……。”同一天的《参考消息》报道:“外交部国务大臣珍尼特·扬女男爵在上院辩论时首先发言。她还赞扬中国人……。”两篇报道是翻译外国通信社的同一电稿。既然后文有“她”,这“男爵”的原文为baroness是无疑问的了。大概《人民日报》的编辑认为男爵就男爵得了,不必分男女,而《参考消息》的编辑认为既然有一个-ess,“女”字还是不可省。可是baroness也不一定就是“女男爵”,也可能是“男爵夫人”。这得查《英国当代名人录》和《伯克氏贵族名录》之类的书才能确定。
①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九有《扬州进士满夫人杨氏墓志铭》,这种例子极为罕见。同卷有《太常博士杨君夫人金华县君吴氏墓志铭》,疑“满”与“夫人”之间原有“君”字。
② 香港Queen Victoria Street的中文名“域多利皇后街”是欠通的。维多利亚是凭
她自己的身份挣来的“女王”和“女皇”,她不是妻以夫贵,她不是“后”,她的丈夫
始终只是个“亲王”,不是“国王”。
吕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