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由王瑶教授提议编写,书中收集近十篇文章,分别记述从孙家鼐、严几道、蔡元培直到季羡林等十来位北大主持人同中国文化的关系。北京大学有今天的民主气氛、文化涵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历届校长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如蔡元培先生的民主办校方针。“文革”之中,对北大曾有“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的恶评,也从另一面说明了北大的影响。王瑶教授在书前写了序言,阐明校长同学校的关系,而乐黛云教授的另一篇序言,则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办学、治校都有极精辟的主张和分析,最是可读。
这本书匆匆编印出版,排印一共只二三个月。三联书店在这方面出力较少。编辑、校对、印刷的组织,都由中国文化书院主要负责,亏损的费用也由他们承担。书院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这一份贡献,是我们不能不提及的。
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的陈鼓应先生,研究尼采哲学有年。早在六十年代,他就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使尼采学说,成为台湾民主运动的一个内容。现在鼓应先生集其对尼采的全部研究,编成一书,书名仍沿用旧作《悲剧哲学家尼采》(3.55元),内容则已大大更新,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旧作《悲剧哲学家尼采》的改写,系统论述尼采的生平、学说;第二部分是尼采哲学散论,收入作者从台湾到北京写作的四篇专论,当年都曾在海峡两岸的青年中激起重大反响;第三部分为尼采原著摘译,收入四篇尼采著作的译文;第四部分为尼采年谱,为作者近年来研读的新成果。尼采思想,早在民初就已传入中国,五四时期对中国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惜此后遭到种种曲解。去年国内曾有“尼采热”,虽则反映了青年们的种种朴质、简单的看法,但也确实说明了中国理论界希望公正评价尼采的迫切要求。陈先生此书,不乏激情,因为它最初是同台湾民主化的要求紧密联系的,但是就全书来看,毕竟是一种多年执着的科学研究成果。在对尼采几经冷热之后,在片面责备他为“法西斯思想家”、“杀人的软刀子”之后,耐心研读尼采,无论在思想上或文学享受上,都不会是劳而无功的。
三联书店内部没有诗人,但是往往对新诗有所偏嗜。朱光潜《诗论》,朱自清的诗话,直到十二册《新诗话丛书》,几年来这些不声不响的工作,虽不能在诗坛产生多少影响,总能留下若干痕迹,给文学青年提供一些借鉴。新近出版的一种是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1.90元)。这是作者四十年代写的诗论结集。四十年后,看看当年的青年诗人的主张,是很有意义的事。随便举个例子,袁先生当年论现代诗的晦涩说:“现代诗中晦涩的存在,一方面有它的社会的,时代的意义,一方面也确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他希望“作为一个读者,我们恐怕只能以忍耐和努力去争取那么一个了解的奇迹”。这种“忍耐与努力”,今天也许同样需要。要是四十年来中国的读者多学得这类“忍耐和努力”,对当代新诗的责备无疑会少得多。
《美国文化丛书》又推出一种《道格拉斯自述》。译者李文俊先生在序言中很好地评介了这本书的内容。道格拉斯是个黑奴,废奴运动的积极分子。他经常在集会上发言,讲自己痛苦经历与解放黑奴的必要性。为了消除人们对他的怀疑,以为他是个上过学的自由黑人,他写了这部自述。这是一部美国政治史、文学史上的名著,道格拉斯因而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父”。介绍美国文化而着力于此类所谓“老掉牙”的著作,不免要遭“过时”之讥。好在三联的读者多为通人,某书当读不当读,自有明见,这里也不多渲染了。
与此类似的另一本外国作家文集,上月已经上市,现在怕已售缺,但是忘了写出,现再一提。这是英国散文作家兰姆的《伊利亚随笔选》(2.55元)。兰姆的散文,早已成为英国文学的<SPS=1014>宝。梁遇春先生在早年赞赏备至,梁先生本人因此也有“中国的伊利亚”之誉。读英国文学的,自然是当年课堂上必读之书,耳熟能详,但除此之外的文学爱好者,几十年来始终无缘读到较完备的译文。河南大学刘炳善先生穷几年之力,从两本《伊利亚随笔》译出主要篇章,由三联出版。全书的编辑工作特地央请青年外国文学专家申辉慧同志担任。此书出版前后,屡承关心的读者来信了解进度,反映一读本书的迫切愿望。当然,在现行体制之下,印数照例不会很多,几千册而已。估计在书店里向隅的读者不在少数。爱好的读者如拟购置,请径函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三联书店发行部(邮购负责人:戴京)。
纸价飞涨,出版这一行实在困难重重。当今之时,如只从经济效果着眼,白纸之上最好不印黑字,把纸张买进卖出,得益往往甚于在上面印兰姆的散文,道格拉斯的自述,袁可嘉的诗论,陈鼓应的尼采……但是,你舍得吗?
我们多年被教育并教育别人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有头脑的、有健全理智和智慧的出版家。但是,智慧华竟是痛苦的。
《读书》服务日之页
蓝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