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约翰·伊内斯试图复兴批评理论,使它回到两次大战之间的繁荣状态。他对很多难以深入的理论作了系统分析,并提供了出路,通过这些方法解决各种理论问题,并构成一种文学批评的严密的理论——很少有文学批评著作象这样严密和透彻。”
美国《时代》文学副刊认为:该书“迫使读者去思考‘文学批评’的所有最基本的问题……各地的文学教授们会不加思索地将它列入必读书目。
《弗洛依德和社会》(Freud andSociety)一书的主题是:弗洛依德的思想远不是集中于孤立的个人或狭隘的家庭情境中,而本质上说是社会的,代表了我们对文明的幻觉和不满的最进步的理解。通过研究幻觉和不满对文明价值的共同促进,弗洛依德的作品站在整个世纪关于作为社会和政治的动物的人的性质的争论的中心,同时也包含一些充满力量的新的社会存在的萌芽。
作者伊安内斯·加布里埃尔(Yiannis Gabriel)认为: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和抑制的概念不只是代表大多数当代人文科学的隐藏的假设,而且也使我们能勾勒出一幅复杂、罕见的关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富于启示性的图画,在这种关系中,文化同时被个人吸收和排斥,社会既是个人的部分,又与个人不相容。
本书的第一部分,批判性地介绍了弗洛依德的思想,强调这些问题与当代大多数有关文化和政治的争论有直接的关联。第二部分考察了弗洛依德最著名的评论者的作品:如雷切、弗拉姆、马库塞、里弗、贝克尔、布朗等。他们都用精神分析方法分析和批评当代文化。作者认为:弗洛依德的继承者们由于急于得到文化的完整图像,发展乌托邦的意象,倾向于消除存在于以上讨论的六个问题的模糊性和紧张感;这些作家对弗洛依德的经验式和临床式的见解表示了有限的尊敬,他们最后的观点大多数会引起极大的争论。(学文)
半个世纪前,美国社会学家林德夫妇写的《中产社会:美国文化的探讨》一书,一时成了这方面划时代的著作。这本书比较客观地揭示了美国人生活中的陈规陋习,空虚的优越感,也反映了当时的年轻人愤世嫉俗的态度。事隔半个世纪,西奥多·卡普罗(Theodore Cap1ow)带领一批研究人员依照当年林德夫妇工作时所进行的路线,重新进行了一番考察,写下了《中产家庭:五十年的因袭和变迁》(Middletown Family)。后者与前者相比大不相同,它以数字为依据。作者对当年林德夫妇调查过的曼西市的大量家庭进行了广泛考查:家庭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宗教信仰等。初看上去,五十年来,社会变化的确很大:妇女就业率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政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白领与蓝领人士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差异日趋减少。然而,统计数据也表明,美国人价值观念的稳定性非常明显。二十年代以来,中等城市的家庭体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情感、男女地位、男女劳动分工变化都不太大。
海外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