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是美国书商协会(American Booksellers Association)的缩写。但这里所说的以及一般美国人心目中的ABA,却是出版界一个盛大活动,一个轰动全国、影响世界的出版节日,一次出版社展示实力、立身扬名的隆重机会,一个以书会友、生意兴隆的大市场。
这就是每年一度的美国书商大会(ABA Convention)。
今年的ABA在美国西部最大的都市洛杉矶举行,时间是五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一日。一下飞机,“欢迎参加ABA”的大横幅就跃出眼帘。以后,马路两旁,公共汽车上,以及餐厅和咖啡馆里,都会看到这类热情洋溢的词句。ABA大会的历史只有十几年,但已发展成美国最大的图书博览会,并逐渐成为国际性书展,参展单位与年俱增。今年的摊位有四千多个,又一次大大超过去年。摆摊的是出版社,逛摊的是书商,当场看书定货。参加ABA的人数是三万人,因为只发了三万张入场证,其中大部分是书商。门口有售票处,票价很贵,七十美元一张。但离开幕时间9:30还差一个多小时,售票处已排起了长龙。不过,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ABA大会,谁也不知道,因为随时可以在展厅大门外看见蹭入场证的人,把门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有了入场证便畅行无阻,不管是谁。
展厅共有五个,每个厅都不小于北京展览馆最大的展厅,其中一个厅利用了一个大型体育馆。大厅通道里总是人头攒簇。到了这里,各个出版社的实力顿时一目了然。大社如兰登书屋、哈珀和罗出版社,不是搭起了左右贯通的大房子,就是建起“本社一条街”。中等社底气差一些,相形见绌。至于小出版社,则很少在展台露面,而是几个社合租一个小摊位,找个代理人应付场面。参加ABA大会的外国出版社数目不多,只有二百家左右,但大社也是气度非凡,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就摆下了一字长蛇阵。中国也派出了代表队,但场面甚小,图书进出口公司和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合挤在一个由ABA大会免费赠送的小展台上,摆在入口处外面的过道里,与美国出版商协会问事处遥遥相对。
博览会并没有什么剪彩仪式和领导讲话,而是以出版商和书商的早餐会宣告开幕。除了紧张的生意外,博览会还安排了很多小节目。每天都有作者签字赠书。事先有印好的时间表和书名,想要哪本书,届时便去签字赠书台排队。许多出版社都喜欢这个节日,以此扩大声望。签字赠书台共六个,每本书最多只给一小时的时间。五天之内,六个台子总是忙忙碌碌的,碰到知名作者签字,长龙可排数百人。大会还安排了许多讲座,分五个会场,每场一个多小时,也是排得紧紧的。有的讲自己的经营之道,有的分析图书市场,有的介绍图书业的新技术,有的教授怎样到国际市场上去赚钱。凡有入场证的人都可以免费参加,讲座中可以随便提问。大会设有很大的快餐厅和咖啡厅,是最理想的谈生意的地方。有个叫Bridge的出版社,花大价钱赞助了一辆全美汽车大赛的赛车,号称是代表ABA大会的。赛车时间正好在博览会的第二天,大厅里挂起了大型屏幕,实况转播,以求轰动一时。谁知运气不好,开赛才两分钟,这辆车便一头撞在了墙上。
<IMG=BB88913001>
许多名人也来助兴。博览会的第二天,人们熟悉的亚科卡就来到班登图书公司(Bantam Books)的展台,呆了四十分钟。他的《自传》精装本已销售二百六十多万册,平装本马上就要出版。六月一日,他的第二本书《直言不讳》(Talking Straight)由班登图书公司出版,精装本第一次印数为七十五万册,简直是天文数字。
ABA会场周围都是大宾馆,书商和出版商大都在这里下榻。大会每天从早到晚免费提供公共汽车接送,每十五分钟一辆。连续三天晚上大放焰火,五彩缤纷,响声雷动,为洛杉矶这个不夜城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谁也说不清美国到底有多少家出版社。几乎每天都有出版社寿终正寝,每天又都有新的出版社脱颖而出。据可靠人士说,总数在六万家左右。
但是,砥柱中流的大出版社只有几十家,他们占全国图书总销售额的百分之九十。光兰登书屋一家一九八六年就出版了一万五千种书,占美国当年出书总品种的四分之一,销售额十亿美元。中型出版社二百多家。这三百家出版社包揽全部销售额的百分之九十九。其余几万家出版社的销售额只占百分之一。不妨看看国内所翻译的美国书的原出版社,会发现,基本上都是这三百家出版的,如Random House,Bantam Books,Harper&Row,Little Brown,Doubleday,Houghton Miffin,New American Library,Simon&Schuster。美国的出版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以波士顿和纽约为中心。波士顿被誉为美国的“文化首都”,也是美国出版业的发祥地。开始时它们只出宗教书,后来发展出版教科书和小说。由于美国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出版社常白白拿美国书到英国去重印发财,一时激起了激烈的版权之争,直至美国革命后才解决。此后,美国出版业迅速成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作家。在东部,几十年的老字号是很常见的。许多老字号仍然属于开创者的家族,但这个家族往往只做为董事长和最大的股东,经营管理则靠通过“优胜劣败”竞争上来的专家。这使得老社总保持朝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市场。
小出版社的规模可以小到只有一个人,一共只出过一本书,或干脆只是榜上有名,一本书也没有出版过。不但大出版社不关心它们,连读者也很少过问。但是,也有许多小出版社创出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一批读者。他们常常是只出版某一门类或某一领域的书,追求在这一领域的权威性。如华盛顿的三洲出版社(Three Continent Press),名字很响亮,其实只有一个人,主要出版拉美和非洲文学的英译本,每年出书二十种左右。这个老板认为,美国对第三世界的文学太不关心了,这很影响文学研究和对自己文学的促进。这种书在美国的市场很小,最多只有两三千本的销售量,而且定价高,给原作者和译者的版税少。但由于他选题搞得好,又是冷门,已博得一些大学的欣赏,有了固定的主顾,经营四年多,资产已从四百美元的一台打字机发展到二百万美元。又如新墨西哥州的首府圣塔菲市有一个太阳石出版社,共五个人,其中两人是临时工。他们以出版西部作家的作品为主。西部作家在美国是不受重视的,东部的大出版社常常不理睬他们,于是他们便来找小出版社出版自己的处女作。这种书的销量往往很有限,而且作者常常只写出一部作品后便才思枯竭了。个别作者会在这里发迹,可一旦出名,他便去找大出版社,不愿意再把作品给小社。所以太阳石出版社很难发大财。偶尔一本书畅销,纸皮书公司来买平装本版权,电影公司来买电影制作权,他们便可以捞上一笔,但这种事情在建社后的几年中只有过两次。这种小社的平均寿命是五年左右,出路有两个,一是老板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完成或财政拮据而关门,二是由于名誉极好而被大出版社买去作为副牌。
美国的出版队伍大都是娘子军,占据低级和中级的领导岗位。大社如哈珀和罗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市场部主任等要职都在女士手中。丹佛的西景出版社则是清一色巾帼英雄,只有老板是一个头发秃掉一半的绅士。出版业的工资不高,男人们喜欢到银行、大商社这类收入高的地方去拼搏。女人以前大都是不工作的,但由于生活标准不断增高,光靠男人挣工资总显得差一点,女人便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出版业这个专业性不强、收入也还凑合的职业便颇受青睐。不过,大权一般还是在男子汉手里,尤其是大出版社。
“出版一本书并不难,难在把它卖出去。”这是美国出版界的一句名言。
一个“卖”字贯穿了美国出版业的每个角落。评价一个出版社的大小,既不看它的雇员多少,也不看出书品种多少,而是看每年的销售额。大学出版社每年出书达数百种,却跨不进大社的行列,因为销售额上不去。许多书评杂志和专业期刊有畅销书目,列出在一周内全国大书店中销售最多的书。就连每年一度的图书博览会,尽管摆摊的是出版社,但主角却是书商,目的是通过这次聚会销出更多的书。
“卖”的概念也深深影响着作者。写得不好,编辑会看不上,因为卖不出去。太深奥的道理,也得讲得幽默有趣、深入浅出才可以。通常作者一开篇,要先讲一段小故事,或一段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甩一两个“包袱”,继而引入正题。读者看了前两三页,往往会兴趣大增,不由自主地掏出钱来。可是回家后坐下细读,就会觉得内容并不象乍看时那么容易,而且越讲越专深乏味,最后只好叹口气,把书扔到书架上。即使是一本电脑专业的书,开始也会讲一番电脑犯罪如何猖獗,某某银行因为电脑作怪而接连被盗等等,而实际上书的内容却是设计某一类型电脑软件的技术要领。书名更是另有学问。要起得含蓄,富有悬念。如一本探讨《圣经》历史的专业书,定名为《谁是圣经作者?》。提问出人意料,一下子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但看到书尾,却不禁使人哑然失笑:“《圣经》出自于民众,出自无数不知名的作者,他们的功业永垂史册。”这一枪虚晃得实在精彩。
美国出版商很喜欢版税制度,认为它是促进出版业繁荣的重要条件。版税制度是典型的以“卖”为中心的工作方法。作者与出版社共同承担风险,书卖得多,大家发财;卖得少,作者收益也寥寥无几。这就迫使作者写书时必须注意市场和读者心理,不敢关起门来自命清高,不然吃苦头的还是自己。从一方面说这也许会限制专业书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说也促进了专业书的普及。书只有有人看才有价值,不然情趣再高也是废纸,学问再大也一钱不值。“简单的文字最难写,但只有难写的文字才能成功”,这是美国编辑们的行话。故弄玄虚、卖弄学问、滥用怪字、哗众取宠,在美国市场上是绝吃不开的。相形之下,在我们的稿费制中,这个问题就不显得尖锐了。作者可以任意拉长书的文字,明明十万字可以说明的事情,偏要搞成三十万字的巨著;明明简单语言可以表述的观点,偏要用一些谁都看不懂的怪词,以表示自己学问之高深。反正有国家稿费制度保护,按字数拿钱,根本不用想“卖”的问题。美国出版商评论这种制度是“出版业的毁灭制度”。也许言重了,但事实上中国出版商已经为这种现象而大伤脑筋。
ABA大会热闹了三天,便开始降温。出版商和书商们把公文包塞满了订货合同单,便去逛洛杉矶的两大名胜:迪斯尼乐园和好莱坞环球影城。这次书展改革了安排摊位的方法。以前的摊位是根据出版社的大小决定的,大出版社在显眼的地方,小出版社则靠边站,以便更适合书商做买卖。小出版社很有意见,不断抗议,因为人们都集中到大社那里,根本不往边上看。这次改为抽签式,全凭运气,也许大社抽到角落的摊位,而小社却雄踞中央。小社大都很得意,因为有机会占好地方。即使运气不好,但只要在一家大社旁边,也会沾光。大社的埋怨相对多一些,不过,实力雄厚的社倒也不在乎。哈珀·罗出版社公开宣称:我们不在乎位置的好坏,不管位置多么偏僻,人们也会找到我们的。
明年,ABA大会将移至美国最大的都城和出版工业最集中的地方,纽约。专家预测,书展上卖书的出版商比买书的书商还要多。一九九○年的书展在首都华盛顿,气候倒是不错,环境也优美,只是大宾馆和娱乐设施少一些,恐怕会影响社交活动。一九九一年大会挥师西移,办在美国最大的赌城拉斯威格斯。那里,从下飞机开始便会见到一排排“独臂强盗”(吃角子机)。也许赌场会比讨价还价的书市更能吸引人。
尽管人们对ABA前景众说纷纭,但有一条却是公认的:ABA大会的规模和成就会一年胜似一年。
迮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