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搬上银幕听说不下五次。演员中从老前辈田中绢代到山口百惠、吉永小百合等名角都有。不久前我们的电视台还一播再播。小说从三十年代初次译出起,近年来又有不止一个译本。一演再演,一译再译,不但说明原作有名,而且也是表示原先演的和译的还未到顶峰,使人觉得不妨再来一个比一比。这篇短短的据说是“唯美”的小说的文章之美,只怕是电影和翻译无论何也表现不完全的。电影和日文外的语言自具特色。若想出人头地,大概需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不能拘泥于原著的优点。即使是日语原文,读起来感受也不会人人一样。日本人和精通日语又熟悉日本人心态的非日本人,读起来必然和初学日文查字典分析读法读下去的不一样。其实读古书和新书也会有这种情形。读时各人想的不一样。比如说,我看《伊豆的舞女》,总是联想到歌德的《迷娘》。其实两者虽可比附,但内容和情调是不相同的。川端康成写时未必想到《迷娘》。两位可爱的姑娘在中国的遭遇都不见佳。中国作品中既没有迷娘式,也没有伊豆舞女式,大学生也不一样吧?《啼笑因缘》同样而不同类。这是勉强不得的,描影仿不成,临帖就要看自己的本领了。
补白
止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