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集》的特色之一,是把作品的选注同对作家、作品的研究评论紧密结合起来。《小说卷》与《文诗词卷》两篇《前言》以及附载于《小说卷》上卷的《林纾传》,都是选注者经过深入研究而撰写的论文式与评传式的力作。由于作者吸取新的观念,选取新的视角观察林氏,往往能够抉出林氏的精髓,言及前人所未言。如作者指出:林氏“第一次引进了与数千年旧传统迥然不同的新的文学模式、文学观念。不但‘林译小说’曾经影响了‘五四’一代风流人物——鲁迅、郭沫若、茅盾、钱钟书……等;而且,林纾……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文学的创作方法、风格和流派等,第一次用西方文学作为参照系,对于中国传统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审视反思,从而刷新了中国小说理论的格局。”“‘五四’时代所建构起来的新的文学观念:改造国民性、为人生、平民文学、写实主义……等等,在林纾的小说观中往往可以见其端倪。”这些议论都能透过作为坚决反对白话文学的古文家林纾的表面,深刻地揭示出他与‘五四’新文学的那种潜在的却是真实存在的关系。
附于书中的《林纾传》是迄今为止最详赡的林纾传记。作者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还是未曾面世的资料,因而能够详细生动地描述林氏的生平和成长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林氏的倔强个性,他的不与时推移的孤高狷介,他的多情的品格,他的任侠尚义的心肠,以及他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的复杂心态和命运遭际。甚至那从少至老始终未消失的“狂生”的风貌,都被勾画得栩栩如生。
关于林纾本人的创作,一向较少有人注意研究,资料亦不易得。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集》的出版,带有某种拓荒与填补空白的意义。
《小说卷》收录的四部长篇小说《剑腥录》、《金陵秋》、《冤海灵光》、《巾帼阳秋》,都是今已罕见、甚或濒于失传的作品。小说多取材于时事,它们在记事的翔实与打破旧的章回小说格式两点上,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许。《剑腥录》是林氏自传体小说;着重描写了戊戌变法、庚子事件等历史巨变。周作人认为书中描写庚子之变的部分,“写得虽然简略,却能抉出这次国民运动的真相来了。”(《知堂书话》)《金陵秋》披露了革命军光复南京前后的战事实况,以及当时社会的鼎沸纷扰情形,不妨视为信史。《冤海灵光》是一部描写下等社会的作品,笔锋直触到沉滓的底层,俨然一幅光怪陆离的社会风俗画。此种冷静解剖病态社会的缜密笔墨,实得力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巾帼阳秋》写袁世凯称帝前后的政局,议院中的形形色色,是一部新的官场现形记。笔调颇有一点狄更斯、欧文式的幽默风趣。这些小说原版都较粗糙,此次都经重新校订、标点,不仅名物掌故作了必要的注释,对于影射的历史人物也作了考证索隐,颇便读者。
古文是林纾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对古文运用的精熟以及作品的优美,也确非常人可比。不过他生值白话文取代古文的时代,而固守古文营垒,自然不免“桐城谬种”之讥。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现在可以作为一种美文欣赏它固有的特色了。林纾的古文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所以陈衍说他“于阴柔一道,下过苦功。”他的《苍霞精舍后轩记》之低徊留连、一往情深,完全可与归有光的《项脊轩记》媲美;而《徐景颜传》之悲壮呜咽,慷慨淋漓;深得太史公之神韵,在晚清古典散文中亦可谓凤毛麟角了。
这套《选集》在钩沉索隐、考订注释方面,亦颇见功力。林纾作品向未有人整理,既多且杂,间或零星散见。选注者勤于搜求,不仅将一些不易见的资料裒集成册,而且辑录有林纾未刊的佚文。如《林述庵哀辞》就是林氏的一篇未刊稿,选注者据此对“福州三狂生”的得名由来做出了新的解释,订正了过去史料的讹误。
此外,林纾早期的诗作,久已湮没不彰。《选集》酌收数首,以补其阙。至于林氏的词,无论生前或身后均未曾结集出版。现存《冷红斋词剩》一卷,系手抄本,内收词二十七首,词论三篇。林氏自称:“生平瓣香草窗(南宋周密)、樊榭(清厉鹗),乐其幽悄凄清,似哑<SPS=1219>篥。然每成一解,辄至数日。”足见林氏于此道亦下过深功。选注者据此罕见抄本,选录六首,使人得见一斑。
《选集》的校点注释,谨严扎实。如林纾那篇赫赫有名的《答蔡鹤卿太史书》,目前社会上流传的资料集收录此文,校点颇有误。如“胡为恹恹为荷兰之寓?公若云成败不可以论英雄……”,当为“胡为恹恹为荷兰之寓公,若云……”。又如“所谓‘人间世’者,不能离人而立之。谓其托颜回……”,当为“……不能离人而立之谓,其托颜回……”。此等讹误,《选集》都一一校正。其他林著旧版误处,如林译欧文《旅行述异》中《文家生活》篇识语,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均误作《画征》篇识语,《选集》亦予以纠正。至于典故名物等的注释,亦考索较精。如《吕紫娥》中“此真不出郑志耳”,注中引证了《左传·昭公十六年》记载的六卿赋诗的原始出处,注明“郑志”即“郑诗”(《诗·郑风》),解决了僻典,使文意豁然开朗。
(《林纾选集》,林薇选注〔小说·卷上〕,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第一版,2.30元;〔小说·卷下〕,一九八七年三月第一版,2.78元;〔文诗词卷〕,一九八八年七月第一版,3.70元)
品书录
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