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让客户的电话降一位



  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

  小王犯的第一个大错是一本招商手册的设计。校对稿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印出来之后才发现客户的电话号码竟然少了一个数字。原来是在平面完成之后,还没有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转曲线”就让文案最后校对了一遍,而不是按规定校对最后输出稿。结果,偏偏这最后一道工序就出错了,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把最后一个数字给搞没了。客户要是靠这个号码来等电话,只怕等到胡子发白也等不到一个电话。所以,一发现成品的错误,客户的电话马上就过来了,口吻非常不客气,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肯收货--这事就麻烦了,我们印刷可是垫款的啊!

  麻烦一出,文案可委屈了;按规矩得他负责,把个小伙子急得脸都白了。校对签字的稿子拿出来一看,没事啊,完全正确。客户要求省钱,又没有打样,没法校对打样稿。文案跑到我的办公室里跟我说,他能尽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如果公司要罚,他认。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以后再也不和小王一个组了。

  这个时候,罚款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好说歹说把客户请到酒桌上,提出补救的办法,并扣掉部分费用以作为补偿,客户才勉强点了点头。客户答应了,麻烦事可还没完。回到公司,还得发动全部人手来给小王“擦屁股”。回去一说要大家手工把画册上的号码补齐,可算是炸了锅。我们公司总共才30多个人,这批画册可印了5000本。结果,每人分了老高一堆印刷品,连行政、前台、司机也一起加班,添改了整个晚上,才算把这事情弄完。

  利润当然是没有了,等于白给客户干了一场。交货的时候,客户还不领情:“你看,这好好的画面添上这手写的一笔,多难看。就这一笔,还写得都不一样,这是什么事啊!”

  他也不想想,我们全公司都来补这个错了,30多个人啊,字迹能一样吗?

  好歹交了货,回到公司,把小王叫过来;还没开口教训他呢,他的头已经垂到胸口上了。我特意给了他一点惩罚,意思一下,扣掉他300块钱的工资,是要他记住这个教训。不然,就光是这次出错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他几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赔的。

  当然,赔点小钱公司不是承受不起,但公司声誉的损失就是大事情了。名声虽然是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好像天上的浮云,但却是一个广告公司的“不可承受之轻”。广告公司的名声一直就是在刀刃边滚打,削一削就变薄了,看着那层薄云就落不下雨点来了。

  这次的设计是个小单,但客户却是个大客户;而关于对广告公司的抱怨,在客户和他们的朋友间总是一份聊不尽的谈资、一个传播极快的话题。曾经有一个广告公司在制作方面小小地坑了客户一笔,结果被客户发现了。事发之后不出三天,我就从自己公司的一个客户听到了这个消息。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广告公司要在诸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让客户记住你欣赏你,是不容易的事;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好的名声,让潜在的优质客户找上门来,却是各个广告公司的梦想。而擦亮这个梦想的方法,就是要做到足够的专业。屡犯低级错误,显然不是达到这个梦想的途径。

  广告公司,总是在协助企业树立他的品牌,然而,实际上在协助企业创立品牌的工作中,广告公司能够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虽然他们总是强调着自己所谓“品牌原动力”“品牌策略伙伴”“品牌顾问”等等的称号,但那些不过是漂亮的名词而已。归根到底,品牌是企业在做,广告公司的功课只是在品牌的传播方面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奥美自身定位为“品牌管家”也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的。

  对于自己公司的品牌塑造来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自己。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尽量管理好品牌与客户的每一个接触点。回到这一印刷事件来说,公司的这个小小错误一出,已经增加了一个不利的口碑传播点。为此,我们特意召开了一个会议,重新检讨了作业的流程和品质监控的程序,让小王和他的直接主管都做了发言,为的就是让全公司都吸取教训,提高大家维护公司品牌的意识。

  可是,没有料到,没过多久,小王又出错了。这次是一个会场的环境布置,喷绘、背景板等等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东西,看起来各个环节他做得还都不错,偏偏主席台出了问题。主席台后面的旗子,歪歪斜斜的,像是刚刚经过一次台风。最显著位置、最大面积的背景板,平面效果做得不错,偏偏尺寸小了几公分,露出一溜耀眼的白边,特别别扭。这些都不是什么很难避免的问题,不过是跟制作方沟通的问题而已,偏偏小王就是没法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其实这次的会场布置,看得出小王的进步还是挺大的,整体的布局、色调、主题表达,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惜,他就是在最简单的环节上漫不经心,把前期的努力工作都白白抵消掉了。

  这次事件后不久,小王事先连招呼也不打,突然就辞职了。公司给他交了那么多学费,他一句感谢也没有,临了只有一句:“我要寻找一个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好像是公司抑制了他的创作能力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