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鹅也知”



  我看着晓桐温顺可爱的样子,开始给她讲课,“《春江小景》那幅诗配画,你还有印象吧。”

  “印象深极了,是凤亮老师给我画的。”晓桐一脸认真地说。

  “不错。但是,这画最初不是我画的,诗最初也不是我写的,当然这你都晓得了,学初一课本第二册的时候,我就给你讲过嘛。宋初的和尚惠崇作了幅画,他身后有19年吧,苏东坡出世了,长大以后看了惠崇的画,就写了首题画诗,原题叫《惠崇春江小景》,后来不知谁给改成‘晚景’了。那首诗还能背吗?”

  “上午看画的时候,我不刚复习过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晓桐得意地盯着我。

  “更不错了。你记性不次于我呀,学生真好。你给我好好听着,接下来才是故事的开端呢。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学者毛奇龄先生,写过一本《西河诗话》;乾隆年间的进士袁枚,你在初二第四册肯定学过他的《黄生借书说》吧,他写了本《随园诗话》。这两个学者都比较长寿,毛活到93岁,袁活到82岁,毛死的那年袁出生了。袁枚在诗话的第三卷记载了毛的一段佳话。”

  “那肯定的,都是大学者嘛,互相吹捧得很酸吧,就像你跟我一样。”晓桐猜道。

  “是啊。可他俩和你我不一样,我们是啥关系呀。问题就出在‘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上,你猜毛怎么说。他真是有点莫名其妙,‘凭什么东坡家的鸭子先知啊,俺家大白鹅还不如他家鸭子聪明不成?就冲鸭子那个笨样,走起路来屁股一跩一跩的,跟文人转文似的,能比谁先知呀?因此这句如果改为‘春江水暖鹅也知’,就比较合乎情理。”我也学着鸭子跩了两下。

  我还没讲完,晓桐已笑得趴到桌子底下了。我见她这样子觉得好玩,便也止不住笑声了。“你别这样行不行,让我笑得肚子疼。”我还直劝晓桐。

  我的同桌金英座位刚调过来没几天,她学习成绩很差,每次班里张“考试排行榜”,她都在倒数的位置。这对她其实已经是一种伤害了,因为这种教育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师生牢固的分数观,分数决定一切。老师这样安排座位,是想学习好的和差的搭配,能够传帮带吧,可惜我虽然成绩好却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好学生”。金英因为我们的笑有些不安,便碰一下我,问:“你们没在笑我吧?”

  我头都没侧,不假思索地答道:“没有,谁屑笑你啊。”

  没有意识到,这简单一句话像一把利刃,刺透了金英的自尊。不管成绩好坏,人格和自尊都是同等高贵的呀。这是多么重的伤害,是我伤害了她,还是教育伤害了我和她,伤害了更多的人?

  金英趴在桌面上哭泣,“没想到你这么看不起俺来。”

  我还是没在意,继续给晓桐讲我的课,“刚才讲到哪儿了。”

  这会儿晓桐已经直起了腰,“那个大学者可真是个先知啊,笨得跟鸭子一样的先知。要照他这样推理,毛泽东有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那还不得激起公愤哪,没到过长城的好汉也有很多呀。学者都这么蠢吗?”

  “很好。我这学生举一反三哪。你比袁枚可聪明多了。袁枚要是只丑小鸭,你就是只白天鹅了。”我笑道。

  “哎,不对啊,袁枚怎么也成了鸭子呢?”晓桐不解。

  “因为袁枚误解了毛的意思。”

  “啊?怎么会呢,袁枚也是大学者呀。”

  “你刚才说对了,学者们都这样。毛其实是说苏东坡仿效了一句唐诗‘花间觅路鸟先知’却没仿好,鸟儿自由飞在空中,的确要比人看得远,比人先知道路在何方,可是鸭子比谁先知道春江水暖呢。水里的鱼啊鳖啊连虾米也知道啊,‘水货’都知道。看来他是着眼于一个‘先’字。袁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演绎了,就成了‘鹅也知’的‘佳话’了。后人又以讹传讹,毛就背上了黑锅,显得很没面子。”

  “可是,毛说凡是生活在水里的东西都知道冷暖,这当然也包括鹅了。袁枚具体这样理解没错呀。老师您说呢?”晓桐这一质疑倒让我吃了一惊。

  “好!好学生。就要这样大胆质疑问难。学问嘛,本来就没什么定论,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你很有长进啊。”我由衷赞佩。“钱钟书先生特意研究过这段‘佳话’的来龙去脉,他很欣赏苏轼这句诗,说这是由实及虚,和‘鸟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这也是他的个人见解,学问无法一统天下,谁都不是绝对权威。学问统一了就不会进步了。”我长吁一口气,“终于走出来了,起码得自圆其说吧,不然对不起学生啊。最后的结论还是你这个学生带给老师的启示呢。好,我的讲课到此结束了。我们休息一会儿吧。毛奇龄是不是个迂夫子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今天抱定‘春江水暖鹅也知’的还大有人在哟。还有,师生之间就该像我们这样是平等的,而且可以轮流坐庄呢。”

  晓桐却娥眉一挑,“我觉得你和我大不一样。”

  我生出满腹狐疑,“到底哪儿不一样,我俩之间难道不够默契吗?”

  互动留言:

  孩子讲课也大有潜力可挖呢,何不有意识地开发一下,这样孩子就可以主动地学习和研究。这就是想方设法调动他内在的动力。

  “春江水暖鹅也知”不仅仅是一个笑料,而是像一个寓言。同样一句诗,有人叫好,有人说孬,所谓言人人殊。如果不是积淀了人云亦云和崇尚权威的文化传统,如果每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得到进一步的解放,那么我们看到的景观就更加丰富和多元。因此,毛奇龄的质疑精神同样是非常可贵的。如果孩子也这样挑战权威或者质疑问难,是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千万别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