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汀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虽然这天她不是值日生,可还是打扫了地,把大家的桌子擦得发亮。她还没忙完,陆续来了几位同学。擦完桌子她又写了一个课程表挂在了黑板左侧。然后海汀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想这肯定会带给同学们一份欣喜。她走向自己的座位,耳边传来清晰的一句:“瞧,海汀这个假积极劲!”
海汀像被针刺了一下,趴在桌上,眼泪已经偷偷地流下。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海汀一直想为班集体做点事,有时也爱向老师反映情况,可同学们却总骂她“多事多嘴,多嘴多事”。
昨天霍老师找海汀谈起班上的情况,海汀说了很多同学的缺点。霍老师问:“他们有没有优点呢?”
“有的有,有的就没有。像凌真就会闹,上课不听讲,下课乱打乱闹,可讨厌了。”海汀不假思索地说。
谁知霍老师却说:“他是有缺点,可是比以前怎么样?”
海汀想了一下,“这倒是,比以前好了些。”
霍老师又说:“你关心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这很好。可得拿出实际行动来呀!”
这正说到海汀的心里去了,“可是班上同学都不听我的呀。”
霍老师就开导了她一番,“只要你自己做得对,对集体有益的事就做,有利于集体的话就说,处处带头做好,同学们是会理解的。”接下来霍老师又对海汀提了一些要求,她都很乐意地接受了。于是便有了早上这一番表现。没想到同学们还是这么不理解她。
在桌上趴了一会儿,偷偷把眼泪擦干,她心想还得去找霍老师。霍老师亲切地安慰和鼓励了海汀。后来的日子,霍老师引导她为班上多做了些事情,还表扬过她好几次。比如海汀参与出板报,字写得工整,图画得也不错,霍老师夸了她,同时还说:“海汀每天早上到校就帮助做值日,做完了又抓紧时间温习功课,她在各方面进步得都很快。”
就这样,在霍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之下,海汀开始受到一些同学的欢迎和称赞,和同学们的关系日益融洽。寒假到了,同学们互通信息,相约玩耍,霍老师有时也会和孩子们联络。海汀在假期里也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和快乐,这在她以前的学校是没有过的。
非典之前的这个新学期开始,星光的少先大队、各班的少先中队都将进行改选。按照惯例,六年级的学生将不再担任大队委员,回到各自中队继续工作。因为半年后面临毕业,需要来一个工作交接,给低年级同学更多的锻炼机会。改选之前,霍老师让大队辅导员专门找六年级的大队委员谈了心,他们表示拥护学校的惯例,心理上完全能接受。海汀他们班上的大队委员大春也赞同别人的意见。
然而大队改选当天中午,年轻的女辅导员慌张来报:“霍老师,可糟啦!大春他们班决定不参加下午的大队会了,您看怎么办哪?”
霍老师也吃了一惊,六年级的孩子了居然这么干,其中必有原由。来到班上,想问明情况,同学们竟然都一言不发。霍老师说:“学校的生活是民主的,你们就是学校的主人。我这个校长和老师,是为你们服务的。对各种问题我们都可以平等地交流彼此的看法,最终取得一致的认识。你们有意见就大胆提吧,对学校有意见,给学校提;对我有意见,请给我指出来;对老师、对同学,对这次改选有意见,都可以提。如果愿意大家一块儿谈,可以相互启发;如果愿意分开来谈,可以无拘无束。赞成哪一种方式呢?愿意分开谈的同学请举手。”
还是毫无动静。同学们看看中队长小匀,又望望霍老师。小匀和大春等几个男生则大瞪两眼,眼珠转来转去,一脸凶相。霍老师心里明白了八九分,“既然大家不喜欢谈话的方式,那就把意见写下来吧。不用签名,写完纸条我挨个儿收。”
果真是小匀、大春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从中捣乱,强迫大家都别参加选举。分组讨论以后,同学们都决定去开大队会。霍老师却百思不得其解,小匀和大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只是想保住大队委员的席位?
凌真同学向霍老师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在校务公开栏前,他俩看候选委员名单的时候,好像提到了一个约定,他俩有约在先的。”
霍老师分别找他俩谈心,大春也开始觉得心中有愧,就跟霍老师和盘托出了,“开学到校,我就跟小匀说肯定当不上大队委了,小匀说能当上。我俩就打了个赌,如果我当不上,他就输一个乒乓球给我。为了这个乒乓球,他就策划了拒选风波。”
原来如此可笑,但霍老师没能笑得出来,她有些惊诧,因为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为了一个玩笑,就置集体利益于不顾。需要启发孩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霍老师召开了队会讨论这个问题,自己先不作评判,请同学们来自主分析。队会逐步引向深入,孩子们的发言异常热烈,认识越来越深刻,小匀和大春都主动地站起来剖析了自己的错误。
小匀和大春认识到错误之后,真心改正,赢得了同学们的谅解,继续担任中队委员。由于海汀的出色进步,被公选为新一任中队长,凌真也光荣地当选为小队长。
而五年级下学期刚转到星光的凌真,还是一个要送工读学校的“问题孩子”呢。
互动留言: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师长。霍老师以其教育实践证明了这个真理。搞好教育的确很难,但这是因为我们的素质欠缺。对照一下霍老师的言谈举止,反思我们还缺点什么呢?
孩子身上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因此就将他们打入另册,只可说明教育的无能。和孩子平等对话,不要强迫他做什么,通过巧妙的途径,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开启了这种内在的动力,辅以外力的导引,孩子才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