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培养好习惯



  4.正强化不宜长用

  “正强化”对简单行为的形成初期比较见效,对于复杂行为或者行为相对稳固以后,强化物会逐渐丧失其强化好行为的功能,此时宜选用其他方法。

  第二部分做人的习惯

  第一章培养好习惯

  一、诚信

  1.概念与内涵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熏守信用。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不堪为伍的;一个言而无信的民族,是自甘堕落的。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人要养成好的人格,没有什么比诚信更好的了。

  台湾行为分析训练学导师孟华琳曾这样说过诚信的力量:“我获得了一些成功,但这不是因为我是天才,别人尊敬我也不是因为我是富翁,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遵守诺言!只要我说出话,我绝对兑现。所以,我的学生信任我,社会人士尊敬我,他们尊敬的不仅仅是我这个人,更是尊敬我坚守承诺的人品!我从不对别人失信,无论他是非常成功的名人,还是刚步入社会的穷小子。我相信,如果我经常爽约或是迟到,无论我怎么成功,也不会有人来听我的演讲。况且,没有诚信,我根本不可能成功。”

  的确,如果你的生活中缺少了诚信,就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成为一个让大家痛恨的人。周围的人不知道你说的哪一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渐渐地,你说的话没有人相信,你失去了做个正直的人最起码的资格!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些都完美的人死去了,上帝安排他进地狱,他不服,要求进入天堂,于是他的鬼魂找到了上帝理论。

  上帝笑一笑,问:“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进这个极乐的天堂?”鬼魂于是把他在阳间所有的东西统统抖出来,带着炫耀的口气,反问:“所有这些,难道不足以使我进入天堂吗?”

  “难道你不知道你缺少进入天堂的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吗?”上帝并不恼怒。

  鬼魂嘿嘿地笑着:“你已经看到了,我什么都有,我完全应该进入天堂。”

  “你忘记了你曾经抛弃了一种重要的东西?”上帝面对这个恬不知耻的鬼魂,有了一点不耐烦,便直截了当地提醒他,“在人生的渡口上,你抛弃了一个人生的背囊,是不是?”

  鬼魂想起来了:年轻时,有一次乘船,不知过了多久,风起云涌,小船险象环生。老艄公让他抛弃一样东西。他左思右想,美貌、金钱、荣誉,他都舍不得。最后,他抛弃了“诚信”。但是鬼魂不服:“难道仅仅能够因为我没有‘诚信’,就被拒之光明的天堂而进入可怕的地狱吗?”

  上帝变得很严肃:“那么,之后你做了些什么?”鬼魂回想着:那次他回家后,答应母亲要好好照顾她,答应妻子永远不背叛她,答应朋友要一起做一番事业。后来,后来……他回想着,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母亲劝阻他,他对母亲却再也不闻不问,他不允许母亲破坏他的“幸福”;他和朋友做生意,最后却私吞了朋友的那一份……

  上帝打断他,说:“你看到没有,由于没有诚信,你做了多少背信弃义的勾当。天堂是圣洁的,怎么能容忍你这卑污的鬼魂?”

  鬼魂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着诚信的失去而失去了。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

  “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诚信的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遵守诺言、说话算数

  诺言是一个人对他人或自己所做的承诺。这种承诺可能是以语言的形式外现出来,也可以是人在心里对自己所做的某种比较郑重的决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要说到做到。

  如果一个人经常不遵守自己向别人许下的诺言,那么,他会渐渐在别人心中失去信誉,他说的话从此再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在人群中,他也会变得可有可无,因为他说的话、做的事再不会有人去关注。他会渐渐失去朋友,变成一个孤单而无助的人。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也不遵守向自己许下的诺言,那么他的人生也会是一种失败的人生,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常常会被他自己忽略掉,而且他还会不以为意。

  总之,信守诺言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没有它的人格是不健全的。我们常说那种不信守诺言的人是食言而肥:

  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就话不算话。鲁哀公对他很不满。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另一个重臣郑重也参加了这次宴会。孟武伯向来不喜欢郑重,在宴会上借机出郑重的洋相,便问道:郑大人怎么长得越来越胖了?哀公听到后,便插嘴道: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长肥呀!在座的大臣一听就知道哀公并不是批评郑重,而是在暗中指责武伯不信守诺言。“食言而肥”的说法从此而来。

  信守诺言的力量强大,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例子: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图霸业决定攻打原国。晋文公和士兵约定用七天时间攻打原国。晋国到了原国后,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七天之后,原国仍然没有投降。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

  所有人都不理解,谋士和将军们都劝阻晋文公说,再坚持几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但是晋文公仍然坚持要撤军。他说:我已经和士兵们约好以七天为限,现在七天已过,我不能失去信用。信用是国家的珍宝,如果得到了原国而失去了国家的珍宝,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晋军撤离了原国。

  第二年,晋文公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原国。这一次,他与士兵约定:一定要攻下原国才罢兵。原国人一听到晋文公和士兵的约定,马上就投降归顺晋国了。卫国人听到这件事以后,认为晋文公的信用已经达到了极点,也就归顺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