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干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那”,在外地靠绘画工作维生。三个年头之后,一共赚了三十两黄金,便欢欢喜喜地回家。
旅途中,罽那遇到佛迦罗城五年举办一次的大法会。他看到庄严隆重的法会,心里非常欢喜,便问法师:“办一天的法会需要多少钱?”“需要三十两黄金。”法师这么回答。
罽那听了之后,心里便想:“我前世没有种福田,所以今生贫苦,日日出卖劳力为三餐奔波。现在遇到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植福才是。”他马上对法师说:“我愿意成为您的弟子,并且希望能有布施的因缘,圆满成就这个法会。”罽那敲起了铜钟,恭请所有出家众,准备举行法会。法会圆满以后,便满心欢喜地返回故乡。
回到久违的家乡,一切仍是那么地纯朴,空气仍是那么地清新,他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回味家乡熟悉的草原气息。
回到家,他的妻子问:“你在外边工作了三年,得到的报酬在那里?”罽那回答:“我得到的钱财,现在已经存在一个最可靠的地方。”妻子又问:“你所说的最可靠的地方在那里?”“就在清净的僧宝中。”罽那欢喜得意地说。
“这怎么得了!”妻子听了,不但恶言埋怨责备罽那,而且立刻召集亲友,将他捆绑起来,押送到衙门。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着:“我们母子二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用,毫不在乎一家人的生活,请县官明察,还我个公道!”
于是县官问画师:“你为何将钱财拿去乱花,不拿来照顾妻小呢?”
罽那回答:“我觉得人的一生就如同闪电、露水一般短暂、无常,剎那即灭,而我今生连穿衣吃饭都有困难,都是因为过去不修福、植福,所以才遭受这种果报。这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佛迦罗城正举行法会,僧人们清净庄严,便生了欢喜恭敬供养之心,于是我就把三年所赚得的钱财,全都布施出去,成就殊胜的法会。”
县官听了罽那的这番话,打从心底高兴,不但赞叹他的善根与智慧,还将衣服、首饰,连同鞍马和车子全都给了罽那,另外,还分给他一所村庄作为封赏。罽那一念布施的心,成就了殊胜的果报;有智慧的县官也成为众人称叹的对象。这个故事,成为流传在村庄里的一段佳话,村民们也纷纷皈依三宝,成为佛陀的弟子。
这村庄的空气,愈发地新鲜、清净了。
原公案出自《杂宝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