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高阳 > 红顶商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七六 | |
|
|
“是!”胡雪岩用低沉的声音说,“当时有李元度一军在衙州,千方百计想催他来,始终不到。这一来,就不能不作坚守的打算;请问大人,危城坚守靠甚么?” “自然是靠粮食。‘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固然不错;如果罗掘俱穷,亦无非易子而食。但是,士兵没有粮食,会出甚么乱子?不必我说;大人比我清楚得多。当时王中丞跟我商量,要我到上海去办米。”胡雪岩突然提高了声音说:“王中丞虽是捐班出身,也读过书的;他跟我讲史记上赵氏孤儿的故事,他说,守城守不住,不过一死而已,容易;到上海办米就跟‘立孤’一样比较难。他要我做保全赵氏孤儿的程婴。这当然是他看得起我的话;不过,大人请想,他是巡抚,守土有责,即使他有办法办得到米,也不能离开杭州。所以,到上海办米这件事,只有我能做;不容我不做。” “嗯,嗯!”左宗棠问道:“后来呢?你米办到了没有?” “当然办到。可是──,”胡雪岩黯然低语:“无济于事!” 接着,他将如何办米来到了杭州城外的钱塘江中,如何想尽办法,不能打通粮道,如何望城一拜,痛哭而回;如何将那批米接济了宁波。只是不说在宁波生一场大病,几乎送命;因为那近乎表功的味道,说来反成蛇足了。 左宗棠听得很仔细;仰脸想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却是胡雪岩再也想不到的。 “你也很读了些书啊!” 胡雪岩一楞,随即想到了;这半天与左宗棠对答,话好像显得很文雅,又谈到史记上的故事,必是他以为预先请教过高人,想好一套话来的。 这多少也是实情;见了左宗棠该如何说法,他曾一再打过腹稿。但如说是有意说好听的假话,他却不能承认,所以这样答道:“哪里敢说读过书?光墉只不过还知道敬重读书人而已!” “这也难得了。”左宗棠说,“人家告你的那些话,我要查一查。果真像你所说的那样子,自然另当别论。” “不然。领了公款,自然公事上要有交代。公款虽不是从大人手上领的;可是大人现任本省长官,光墉的公事,就只有向大人交代。” “喔,你来交代公事。是那笔公款吗?”左宗棠问,“当时领了多少?” “领了两万两银子。如今面缴大人。”说着,从身上掏出一个红封袋来,当面奉上。 左宗棠不肯接红封袋,“这是公款,不便私相授受。”他说,“请你跟粮台打交道。” 当时便唤了粮台上管出纳的委员前来,收取了胡雪岩的粮票,开收据,盖上大印,看来是了却了一件公事,却不知胡雪岩还有话说。 “大人,我还要交代。当初奉令采办的是米,不能拿米办到,就不能算交差。” “这──?”左宗棠相当困扰;对他的话,颇有不知所云之感,因而也就无法作何表示。 “说实话,这一批米不能办到,我就是对不起王中丞的在天之灵。现在,总算可以真正有交代了!”胡雪岩平静地说,“我有一万石米,就在杭州城外江面上,请大人派员验收。” 此言一出,左宗棠越发困惑,“你说的甚么?”他问:“有一万石米在?” “是!” “就在杭州城外江面上?” “是!”胡雪岩答说,“已有几百石,先拨了给蒋方伯,充作军粮了。” 左宗棠听得这话便左右问道:“护送胡大人来的是谁?” “是何都司。” 于是找了何都司来,左宗棠第一句话便是:“你知道不知道,有几百石军粮从钱塘江上运到城里?” “回大帅的话,有的。”何都司手一指:“是胡大人从上海运来的。” “好!你先下去吧。”左宗棠向听差吩咐:“请胡大人升匟!” 礼数顿时不同了!由不令落座到升匟对坐,片刻之间,荣枯大不相同;胡雪岩既感慨,又得意,当然对应付左宗棠也更有把握了。 等听差将盖碗茶移到匟几上,胡雪岩道谢坐下;左宗棠徐徐说道:“有这一万石米,不但杭州的百姓得救;肃清浙江全境,我也有把握了。老兄此举,出人意表,功德无量。感激的,不止我左某一个人。” “大人言重了。” “这是实话。不过我也要说实话。”左宗棠说,“一万石米,时价要值五六万银子;粮台上一时还付不起那么多。因为刚打了一个大胜仗,犒赏弟兄是现银子。我想,你先把你缴来的那笔款子领了回去;余数我们倒商量一下,怎么样个付法?” “大人不必操心了。这一万石米,完全由光墉报效。” “报效?”左宗棠怕自己是听错了。 “是!光墉报效。” “这,未免太破费了。”左宗棠问道:“老兄有甚么企图,不妨实说。” “毫无企图。第一,为了王中丞;第二,为了杭州百姓;第三,为了大人。” “承情之至!”左宗棠拱拱手说,“我马上出奏,请朝廷褒奖。” “大人栽培,光墉自然感激,不过,有句不识抬举的话,好比骨鲠在喉;吐出来请大人不要动气。” “言重,言重!”左宗棠一迭连声地说,“尽管请说。” “我的报效这批米,决不是为朝廷褒奖。光墉是生意人,只会做事,不会做官。” “好一个只会做事,不会做官!”这一句话碰到左宗棠的心坎上,拍着匟几,大声地说;赞赏之意,真个溢于言表了。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