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李敖 > 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  上一页    下一页
十四


  他们只是使一些浅人们以为他们那样的“文字”才是“学术”、他们那样的“词令”才是“君子”。从而尸居大专教席,把持君子标准,装模做样的教训年轻人,这种伪善我看得大多了,也实在看不惯了。因此我要写些文章去撕破他们的丑脸,告诉他们李敖固似非“学者”、“君子”,阁下亦不类“君子”、“学者”,还是请下台来,给学术宝座、君子神龛留块净上吧!

  现在,在胡先生“教训”我的大文章里,我不但看到了大量的。‘不清洁的字样”,以及充满了老气横秋的“学术水准”。根据这水准,他在自吹自擂方面,用了“我敢说”一词两次,“颇自信”两次,“我自信”七次,以及倚老卖老的口吻(如“我素来知道”,“我不费力的”、“最精采的”)四十三次;在教训青年方面,胡先生用了“年轻”一词两次,“年青”(别字!)四次,“青年”四十六次。

  这些洋洋大观的学术水准与君子词令部被埋藏在胡先生洋洋大观的冗长文章里。没练过气功的人们很难看得出来,他们只好抱着《文星》瞎捧说:“胡秋原真有学问呀!胡秋原真是长者呀!”

  胡秋原的“自相矛盾”

  现在让我们擦擦眼镜,看看这一位“长者”的“学问”。

  他一开头就说:“我素来知道胡(适)先生的意见。”对他(胡秋原),我正好也要借用这句话。一个人的“意见”,在他同一篇文章里,起码该有“互为主观的可检证性”(intersubjectivetestability)。可是胡先生的长篇大论,却很少禁得住检证,因为它们矛盾百出!所以我只好把胡先生那些“意见”来碰碰1.〔矛〕“我从来……研究中西文化……即不愿涉及个人问题。”

  〔盾〕“而前信终于涉及个人。”

  2.〔矛〕“我前信说不愿参加讨论。”

  〔盾〕“我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共同讨论。”

  3.〔矛〕“辩论的规则…‘不妨引梁启超先生“所谓‘战时国际公法…’”,“我一定照以上的规矩参加辩论。”

  〔盾〕“我愿意建议对梁启超先生所说第二条稍作保留。”

  4.〔矛〕“居浩然李敖两位不甚相干之文和臭骂”,“不构成讨论对象。”

  〔盾〕“我的朋友没有一人主张我对两位之文理论的。

  我以为不然。”

  5.〔矛〕“超越前进之意首先子孔子。”

  〔盾〕“超越精神则可远追徐光启。”

  6.〔矛〕“传统犹成名词。”

  〔盾〕“这不是名词问题。”

  7.〔矛〕“文人挟西儒自重。”

  〔盾〕“‘超越前进’之义始倡子德国史家缺尔契。”,8.〔矛〕“传统派……的树”,“西化派”“美国树”“种树原理是一样的。”

  〔盾〕“文化尚有不能完全与种树相比的种种条件问题。”

  9.〔矛〕“成吉思汗之文化不高于同时东西各国。”

  〔盾〕“文化即创造”,“不能否认成吉思汗集团之创适力高于并世各国之创造力。”

  10.〔矛〕“中国国有文化不敌”“西方文化”。

  〔盾〕“并非中国文化根本不行。”

  11.〔矛〕“中国人有创遥文化之能力。”

  〔盾〕“中国文化不但已落伍,且创造力已衰败。”

  12.〔矛〕“文化之兴衰一方面是‘创造机能,之”“几种作用”。“一是因袭、模仿。”

  〔盾〕“欲由模仿获得西方文化是不可能的。”

  13.〔矛〕“西化根本不词。”

  〔盾〕“在西化过程中。”

  14.〔矛〕“我……研究中西文化”,“不言‘东’而言‘中’即求准确。”

  〔盾〕“东方文化之光。”

  15.〔矛〕“‘超越论’只是‘论’。”

  〔盾〕“超越前进论是一人生观、文化观、历史观、中国观、世界观。”

  16.〔矛〕“根本不承认‘西方文化’这一名词可以成立。

  〔盾〕“西方文化也在新大陆重兴。”

  17.〔矛〕“非不知陈序经的书——如若不知……即有粗率之嫌。”

  〔盾〕“书名我已忘记。”

  18.〔矛〕“(陈序经)他读书不多。”

  〔盾〕“毕竟读了很多。”

  19.〔矛〕“(陈序经)头脑不逻辑。”

  〔盾〕“提出全盘西化的正面论据,则说得很清楚。”

  20.〔矛〕“(陈序经)思考不罗(逻!)辑。”

  〔盾〕“有条有理的文章。”

  21.〔矛〕“现在我看见的,是两位广义西化派,一位中年,一位青年的文字。”

  〔盾〕“我不能知道的,即李敖之文算不算西化派的意见。”

  22.〔矛〕“全不‘沾板’。”

  〔盾〕“李敖在此处触到问题核心。”

  23.〔矛〕“极不含糊。”

  〔盾〕“我猜想”,“听说”。

  24.〔矛〕“我自信受过十分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

  〔盾〕“不过高等数学仅入门即止。”

  25.(矛〕“研究西洋学问”,“不可不由由教科书入门。”

  〔盾〕“教科书我”“不大看的”。

  26.〔矛〕“居浩然说的话全不足信。”

  〔盾〕“我不独相信,而且参(!)居浩然这句话。”

  27.〔矛〕“就他(居浩然)的大作,一段一段的进行质疑。”

  〔盾〕“我对浩然不必作质疑状了。”

  28.〔矛〕“(居浩然)无好朋友。”

  〔盾〕“(胡秋原)谬附知己。”

  29.〔矛〕“中国不良风气是不好读书。”

  〔盾〕“好读书,也可以自误误国。”

  30.〔矛〕“‘代表取例’法?”

  〔盾〕…代表选取法(?)’”

  31.〔矛〕“说到青年,我一定怀抱希望。”

  〔盾〕“如全国青年皆为李敖,我承认中国无望。”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