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赵淑侠 > 赛金花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七


  事隔数年,又见到素芬,再想想方君启的话,能不感慨?“素芬,你岁数也慢慢大了,听陆老爷说眼前已算名角儿。包银也不少了吧?我看你不如收山,专心唱戏,正正经经地娶房媳妇,”他诚恳地说。

  素芬低头寻思了一会,才细声细气地道:“多谢洪老爷替我着想。像我们这种人,哪家姑娘肯嫁呢?我早就想专心唱戏,不出来混了,可是哪儿办得到啊!要是那些老爷们都像洪老爷这样怜惜我们可就好了。”

  “我本来真想给文卿立个贞节牌坊呢!现在才知道受了骗,你们看他跟素芬叽叽咕咕的说得多亲热。”陆润庠几杯酒下肚,满脸红光。旁边的怡云翘着两个手指头在替他剥虾仁。翠云和晴芳都比素芬会说话,跟盛、吴、孙、汪谈得好热闹,间或娇笑一阵,面面顾到,没冷落任何一个。

  “素芬问起方君启的近况,我在跟他说呢!”洪文卿说着指指吴汪二人,笑道:“你们两个装腔作势的,原来是个假道学,瞧你们那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劲儿。”

  吃喝说笑,尽欢而散。离京的日期一天近似一天,洪文卿官运正隆,兴致冲冲,每日忙着拜望王公大臣,进出衙门。奏准带出国的各类随员已定。到主要使署德国的计:参赞二人,翻译三人,供事二人,武弁、医生各一人,随员四人。其他驻兼使的俄奥两国的使署,各带参赞、翻译随员、供事一名,这算是定额。另外承上面恩准,为了加强与外国接触,还可带几个额外人员。

  新任命的钦差大臣照例可以保举部分亲信,但洪文卿一向做的是编修和学政之类的官,跟随他的也都是念旧学赶考场的,办洋务全是外行。唯一可保举的只有他的学生汪凤藻,这人是广方言馆及同文馆出身,精通英、法两国语言,并是光绪八年顺天乡试壬午科南元(第二名),不过三十五六的年纪,已把五部西书翻成中文,可谓学贯中西,而人也圆通干练交游广阔,足可倚恃为左右手。于是便保举汪凤藻为驻德使馆的二等参赞。

  汪凤藻在庶吉士散馆任编修,得了洪文卿的亲笔信便立刻到洪府商量事情。他肤色白皙,细长的吊梢眼,与洪文卿属于一型,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书生。

  “凤藻,我们师生关系不比寻常,我带你去,一则因为你书念得好,又通洋学,再则也因为你交游广,办法多。”

  “老师过奖……”

  “你别插嘴,听我说。”洪文卿面色郑重,沉吟了片刻,又道:“现在朝廷重视与西洋各国的交往。派我出使德意志和俄罗斯这样重要的国家,不是没有原因的。两宫赐见的时候说:因为我研究元史有成就……”

  “那是当然,老师对元史研究之精深,海内外无人能比。”

  “所以,我是战战兢兢,很想有点表现的。”洪文卿顿了顿,眉峰微微一皱。“我的短处是,手下没有办洋务的班底,想多带几个亲信都不可能。我保举的高级馆员就你一个,其他的人员都是各方面推荐来的……”

  “老师就保举我一个?”汪凤藻有些讶异地插嘴。

  “我就保举你一个。不过,有几个人员需要你去物色,譬如会计,”洪文卿说着不觉地浮上微笑。“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要不是外放钦差,我还真不知道这些过程。原来使署三年的经费,使署人员的三年薪俸和往返川资,都一次领足,而且算是皇家包银,不须报销的。”

  “这一点我倒听人提过。三年的经费、薪俸,可不是小数目,主管会计的人必得可靠。但不知出使人员的待遇怎样?比照国内的衙门如何?”

  “只有多,没有少。”洪文卿接上汪凤藻的话,又几乎忍不住笑道:“说也奇怪,咱们大清国的外交官待遇要用英镑计算。像我这种公使衔的钦差,一个月二百多镑。其实德国的货币叫马克,据说一个英磅是二十马克,也不知确不确?不过比国内衙门的待遇好是没疑问的。”

  “照这个数当然比国内好。可是话又说回来,大清朝的官有几个像老师这样清正,靠薪俸和自家产业过日子的?做官的上台先搜刮,有的做了几年七品芝麻官就家财万贯。”

  洪文卿被汪凤藻捧得有点不好意思,岔开话题道:“你想,在这种情形下,是不是管银钱会计的,不只要可靠,也要干练?其实我有个族弟,叫洪銮,在银号做事,人还很能干。我本来有心带他的,后来想想,还是别带自家人为妙,免得遭议论。”

  “老师顾虑得对。找个合适的会计人才,包在我身上,这桩事不难。倒是我要提醒老师,翻译也不能全由别人推荐,总得有一两个凡事不用避讳的。”汪凤藻精明地笑笑。

  “翻译已经有了两个,都是同文馆出身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名额,你要能推荐个知近的最好。”

  “我有个朋友,叫黄为礼,上海广方言馆出身,说得一口好德语,现在上海的德国银行里当通译。我鼓动他跟着去德国。”

  “那太好了。凤藻,这些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洪文卿觉得保举汪凤藻真是一着高棋,言词间溢露出内心的愉快。师生二人正说得欲罢不能,金花已命小听差阿福来请用饭,说是准备了可口的家乡菜,包括松鼠桂鱼,他们不妨边吃边说。

  一应事情交待妥,洪文卿便开始做离京的准备。北京夏日,盛暑当头,他每天乘着骡车到同僚好友处拜别辞行,由翻译陪同拜会了德、俄、奥三国公使,最后又蒙两宫召见,频频叮嘱切切垂询,并赐准两个月假期返乡修墓,洪文卿深感皇恩浩荡,千谢万谢,更坚定了此去必不辱国的宏愿。

  该尽的礼数尽到,该办的事务办完,洪文卿便携同金花动身回苏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