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咱华为的人,有啥不一样”:互助的华为(2)

  2. 天下华为是一家

  · 只要有人新发现一个酒吧,一个好吃的饭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成批成批的华为人出没

  · 我家的客厅里东倒西歪着十几位男男女女,大家一边看球,一边忘情地啃着鸭脖子

  · 有人说这是华为的“洗脑”,这种“洗脑”有什么不好吗?我喜欢

  你可不要以为这是句口号,它是现实。

  华为的组织结构我已经描述过了,实质上就是一家公司的运作制度。比这种制度上的设定更可怕的是:所有华为人都曾经或即将大范围地流动,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之间,在研发与市场、市场与行政、研发与生产之间的调动司空见惯,没有一个人敢说某个部门他能工作两年以上的。华为内部流动实在是太频繁了,以至于今天你们分完手说“后会有期”,也许明天就在同一个城市不期而遇。员工之间没有不同部门的障碍。

  在华为,除了驻外机构的行政人员以及极少的当地销售人员外,所有的人都是来自工作所在地以外的省份,没有因为你是外地人,别人就会冷落你,更不会出现在同一个饭桌上有人在热火朝天用别人听不懂的家乡话旁若无人地聊天的场面。一大群从各地聚集到深圳的年轻人,又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外地相遇,那些热情的心能不一起跳动吗?员工之间没有地域文化的障碍。

  华为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总部,深圳总部来了人,没有人会诚惶诚恐。在总部工作丝毫不比在前线光荣,实际上华为人以到前线工作为荣,但毕竟后方又是管理部门,于是两者便扯平了。同样,在西宁工作和上海工作也没有身份上的不同。地位上平等了,一家人的气氛才会更加融洽。员工之间没有地位的障碍。

  华为如此多的人从一个学校毕业,不要说华工、浙大等在华为有数百人之多,就是我们人大在华为也有数十人。感情上有时也是物以稀为贵,拉帮结派实质上还是一种自卫心理,越是强大的人越没有这个必要。华为公司看起来最重视的校友情结也不是障碍。

  相反,在没有内部组织障碍的力量推动下,校友、同事、老乡的圈子彼此交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些圈子之外相互认识,或者在心理上早已认识。

  在华为,即使没有在一起工作过,可能就是一个部门的;即使不是一个部门,也有可能相互认识的;即使不认识,我们总能找到彼此认识的人;即使啥关系都没有,只要你说你是华为的就永远OK。只要一见面,发现共同的话题太多了:任正非、百草园、大学生活、大排挡……

  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华为就是缘于全体员工近距离相处的亲切感,你到华为公司内的任何地方,从来不用担心没有朋友。近两年从华为跳到竞争对手公司的员工不少,可在那些公司呆了很久的员工还是经常和华为人玩在一起。我从华为离职也快1年了,周末还是不由自主地邀上华为的朋友一起吃喝。华为的气氛实在太浓烈了,我之所以喜欢上了杭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到了杭州这个陌生的城市竟然有那么多朝夕相处的同事,让我能仔细地把杭州生活的好处咀嚼出来。刚开始只有三两个人在一个酒吧,到散场时你就会发现满满地坐了一桌华为人。只要有人新发现一个酒吧,一个好吃的饭馆,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成批成批的华为人出没。

  华为人赌博的情况很少见,相反我听到几个大公司的销售人员聚到一起就是打牌、打麻将。赌博是最容易伤和气的。

  在很多公司已经废弃集体宿舍的“先进”潮流下,华为竟然给员工造集体宿舍,当然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操作的。深圳基地的“百草园”,可以容纳近10000人的小区全部住满,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关外,华为打造出了一个环境一流的世外桃源。百草原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为员工解决了住宿的问题,而是通过集中的居住强化了员工之间近距离的感情。百草园成为10000人共同的家。

  在各驻外机构,华为也是给员工租住条件较好的酒店或者小区,几十人把一层楼全部包下来,住在家里,感觉你的四周都是可以亲近的邻居。我和离开华为的几个朋友经常满怀深情地说,2000—2001年我们在杭州紫云饭店6楼的生活最让人怀念,可谓“流金岁月”。那些日子,只要回到宿舍,我们便“走家串户”,拉着也是从外地调过来的女同事一起看比赛、聊天、喝酒。2000年的“欧洲杯”期间,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大学时代的“华为版”,一群人坐在地上吮着田螺、喝着啤酒、尽情地欢呼。2002年,我搬出去自己租房子,同事们还是呼朋唤友看世界杯,我家的客厅里常常东倒西歪着十几位男男女女,大家一边看球,一边忘情地啃着鸭脖子。

  你在华为还能听到一个令你发愣的词汇。比如一个同事告诉你,我今天来了个同学,他刚从外地过来,我要陪他吃饭;今天我上网转了一圈,碰到我们班的谁谁、谁谁了;这个国庆节我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等等。你可千万不要以为他指的是大学或者中学同学,那是他的“华为同学”!一起在华为培训的同学。他们怎么会如此亲近呢?这些同学几个月几个月吃住在一起,思想在一起,他们也有钱了,活动的方式也多了,自然,感情联络的渠道也就更便捷了。另外,他们对待友谊的态度愈加成熟了,更没有大学时代存在的入党、评先进、分配工作等复杂的利益纠葛。“华为同学”大有超过大学同学之势。我那时进公司没有这么多的人一起培训,听到他们说起来像自己兄弟姐妹的“华为同学”时,我好生羡慕,惊讶啊!

  有人说这是华为的“洗脑”。这种“洗脑”有什么不好吗?

  我喜欢。不信,我把2万个高级人才放在你面前,让你洗洗,你看你能办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