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十六字诀: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中国在华北组织了一次有几十万兵力参加、代号为“802”号的大演习。我们“红一师”驻扎地就在演习地区。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军队和政府、军队和老百姓的关系比较紧张。在离我们驻地不远的村子中,基层连队为了和村民搞好关系,开展了连队与村庄共同进行的以打扫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这就是后来影响全中国的“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这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军队与民众维系关系的代表作。

  解放军是个最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的组织。解放军之所以发展和进步,是由于在这个组织中,有一个善于总结、善于从“普遍到特殊,又从特殊到普遍”的组织体制,保证了这个组织能够在不断总结中发展提高。

  解放军从高级干部到基层干部都在做总结工作。

  早在红军时期就总结了游击战的十六字原则: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总结出大规模运动战的组织编成规律:三三制。

  在部队管理上,建军之初,毛泽东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又明确指出:“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

  著名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是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起来的。

  1947年,在东北战场上,解放军根据作战特点,总结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就是在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得手之后迅速扩大战果,正面进攻与侧面迂回包围、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3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3至4人,进攻时以小组为单位,队形便于疏散可减少伤亡,便于聚拢,易于形成战斗力;

  “三猛“

  即猛打、猛冲、猛追。解放军把复杂的战术问题用几个字简练地概括,好学好记,便于推广。

  这些战术原则在东北野战军中推广很普遍,应用很广泛,对东北战场上解放军的作战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解放军的历史中有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运动,就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比武”。其开端是一个纯粹自下而上,并对全军形成广泛影响的练兵“教学法”。其创造者是时任解放军12军副连长的郭兴福。

  “郭兴福教学方法”在1960年就已经有了萌芽。1961年,经过12军领导干部的亲自培养并在军的范围内推广。1962年,南京军区开始抓,连续在杭州、镇江等地召开了几次现场会议,并组织巡回表演,逐步在全军区部队、学校中推广。1963年,郭兴福又应广州、武汉、沈阳军区的邀请,在上述3个军区作了数十场表演,参观学习的干部数以万计,获得了普遍好评。1964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了“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自此,解放军和平时期部队训练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并引发了解放军的“大比武”运动。

  “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核心是:现场教学,官兵互动,边教边学,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20世纪90年代,解放军又对基层干部管理总结出“五勤”:

  一要眼勤,二要嘴勤,三要手勤,四要腿勤(走动管理),五要脑勤。

  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规律,是解放军的传统,也是这个组织能够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和环境,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原因。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常需要对市场走势进行判断和预测。但往往这种判断和预测会使企业管理者很困惑:因为很难看清前方的路。这个时候,在我们看不清前面道路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头看,从过来的道路中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