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1期
家兴必合
作者:李宗儒
一 飞来捐款
这天,一辆小汽车来到梁家庄,市台办张主任把来自台湾的5万美元捐款转交给村委会。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40多万呀!村支书梁必生激动地双手捧过汇款单,可一看汇款人叫文若倩,不由地迟疑起来。
梁家庄400户农家,其中390户都姓梁,余下的外来户,也根本没有文姓。若倩这名字像是女人,可也没听说谁家的媳妇叫这名,而且还是来自海岛台湾。
梁必生思忖片刻,便笑道:“张主任呀,天底下叫梁家庄的地方多了,该不是人家寄错地方了吧?”张主任肯定地说:“不会的。白纸黑字写得清楚,省、市、县连你们庄子的名都一字不差,哪里会错?”梁必生不禁自语:“那可就怪了,哪来这么个文若倩?她跟庄上有何关系?干吗给庄上捐钱……”张主任催促说:“得了,甭烧包了,赶紧依着捐款人的意愿,筹划搞点啥公益事,完后我们还要验证回话哩。”梁必生摇头道:“虽说俺庄并不富裕,可也不能稀里糊涂地收下这钱。”张主任惊问:“怎么,你拒收?”梁必生说:“倒不是拒收,俺是想,这个文若倩不会无缘无故地捐款,肯定跟俺庄上有啥瓜葛因由,不弄清咋回事,这钱俺们花着也不踏实。张主任,缓两天,等俺查查再说,行不?”张主任沉吟了下:“也好。你就抓紧时间查吧,我们先回去了。”梁必生连忙又说:“张主任,俺肯定抓空查,劳驾你给文若倩回个信,最好请她说说清楚。这样也好让乡亲们知谁家的情,念谁家的好,功德碑上也好记载分明。”张主任笑了:“真不愧是当支书的,转眼又把任务落实到我头上啦。”梁必生连声道:“劳驾,劳驾。”
二 寻亲查证
梁必生年逾五十,当了多年的支书,可以说是梁家庄的活档案,然而却咋也想不起文若倩跟梁氏家族有何关联。送走张主任后,他就直奔梁兴旺家。
梁兴旺保存着梁氏家谱,上面记载着梁家宗亲祖辈脉络和历代男丁女眷姓名。
据说明朝嘉靖年间,梁家祖上出了位进士,做过州府一级的官员,宦海沉浮多年后,深感世态炎凉,人情纸薄,回乡后,极力倡导宗亲互助,族人帮衬,为此编修家谱,世代沿续。虽历经改朝换代灾荒动乱数百年,梁氏家谱竟然奇迹般地延续下来。
文化大革命时,乡中红卫兵来庄上造反破四旧,砸了梁氏祠堂还要火烧家谱。危急时刻,拐爷抢身扑在家谱箱上,吼道:“要烧你们就连俺一起点天灯吧!”
拐爷叫梁家明,辈高身尊,还是残废荣退军人,谁敢拿他怎么样?就这样,家谱幸免火毁。动乱过后,拐爷故去,就把存续家谱的使命传给了儿子梁兴旺。梁必生与梁兴旺年岁差不多,可按宗亲论,还得管人家叫叔。
梁必生进院喊叔,梁兴旺正好在家。叔侄俩唠了会儿闲嗑,就转到了正题。梁必生先说了市台办来送捐款的事,梁兴旺闻听也挺高兴。接着梁必生道出了疑惑,梁兴旺拍脑瓜也想不清爽,就取出了家谱查找。
如果文若倩是梁家的媳妇,捐款又来自台湾,说明她可能是解放前随夫到的台湾,果真如此,其夫当时必是国民党军人。根据这种分析,范围就小多了。经过他俩仔细查找核对,很快就把事弄清了。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前,梁家庄只有两个青年人在国民党军队干事,一个叫梁家君,另一个就是拐爷——梁家明。
拐爷当年被拉夫当了国民党兵,后来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建国后荣退,多少年来连子孙亲属也没有个姓文的。剩下的梁家君,没想到梁兴旺拍胸脯说根本不可能,理由是梁家君在淮海战役中阵亡,死前还没成家,哪来的媳妇?
梁必生说:“战场上的事没准,也许是误传或伤重又缓过来呢,战争年代‘死’而复生的事还听说得少呀?”
梁兴旺说:“别人就是有一千个‘死’而复生的,他梁家君也是定死无疑。”
梁必生说:“你咋个就这么肯定?”
梁兴旺说:“俺这么说,你就这么信得了。”
梁必生说:“那不行,事关捐款大事,不弄清了不行。”
梁兴旺低头叹了口气:“咳,真要说出来,可就对不住俺爹了,这可是他守了一辈子的秘密呀。”
梁必生说:“旺叔,为落实捐款人,纵然是天大的隐情也应说出来,何况拐爷已经故去,又是陈年旧事,能有啥关碍?就是有的话,俺身为支书,敢用党票作保,决不会流露外传。”
梁兴旺苦着脸犹豫片刻,终于道:“梁家君是死在俺爹的枪下,当时这事还上了解放军战报,这下你总该信了吧?”
三 马踏亲情
1948年的10月,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国民党数十万军队被中野、华野解放军围困在东起海洲,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的国民党官兵,在四面楚歌、饥寒交迫的简易工事里,深感末日来临,惶恐不安。
梁家明比梁家君大两岁,是“家”字辈的堂兄弟。当时两人恰巧同在国民党第七十七军的某团,梁家君任通讯参谋,梁家明是团部警卫班长。淮海战役前夕,该团驻扎在徐州东北的贾汪镇。
11月初的一天下午,在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和秘密工作下,该团发动了战地政变,副团长带领警卫班击毙了团长,率部队宣布了起义。正当团部准备转移时,去师部送文件的梁家君骑着马回来了。
梁家君是军校毕业生,到部队不久,正是欲展鸿图之际,赶上部队反正,心理上难以接受。团部大院里,梁家君瞧冷子又跨上战马,要冲出去投奔师部。见他有异心,警卫班的弟兄们立即举枪围住。
梁家君冲大家拱手道:“兄弟十年寒窗,方博得今日出身,恳望众位放我一马,免误我前程。”
大伙说:“国军被围,指日被歼,连老蒋也快要垮台了,你陪他们是死路一条!还是跟我们投奔解放军,那才算有前程呢。”
梁家君道:“人各有志,不应勉强。”有人骂道:“甭他妈不识抬举!你下马起义,咱们还是好兄弟;否则的话,团长就是你的下场!”
梁家君闻听倒一拍胸脯叫道:“好吧,各位既然不容我走,那就开枪吧!”
警卫班的弟兄们气坏了,真想一枪毙了梁家君,可大家都知道他是班长的堂弟,班长不言语,谁好开枪?
面对如此窘况的梁家明也犯了难:打吧,梁家君不是坏起义大事的顽固分子;不打吧,这个堂弟又执意不从。有心下令将他擒下马来,又担心他骂街挣扎弄得大家都没面子。情急之下梁家明想出个法子,就对警卫班的弟兄说道:“大家背身坐下,如果梁家君胆敢纵马跨过谁,谁就有权击毙他!”
警卫班闻令,立即原地端枪而坐,背对着梁家君,将其圈在当中。
梁家君明白,堂兄这是让自己制造开枪的理由,因为纵马跨人,就等于绝了平日的情谊,开枪顺理成章。警卫班个个是神枪手,只要枪响,定见阎王。然而当时梁家君去意已决,也就顾不得这些了。他心中暗道:堂兄你这不是摆绝情阵吗?我就奔你去,看你如何开枪!梁家君主意打定,就扬鞭策马,朝着梁家明提缰纵马而去。
这匹战马与警卫班的弟兄们都挺熟,所以跃起后嘶叫不忍落下,但毕竟身已腾空难以自持,一只钉着铁掌的马蹄正踏在梁家明的右小腿上,当下皮裂肉烂腿骨断,殷红的血水浸透了棉裤。
梁家明惨叫一声,几乎疼昏。梁家君只是回头望了一下,随即打马冲出大院。弟兄们气红了眼,举枪要射,梁家明摆手说道:“不劳弟兄们,看我的——”
此时天已擦黑,呼啸的寒风中飘起了雪花。梁家君躬身策马,迎着风雪飞奔而去。梁家明怒目咬牙,手握驳壳枪,在伤腿上蹭开机头,抬手一梭子弹射出,只见已跑出百米之外的梁家君,身子一歪立即滚落马下。
集合号骤响,起义官兵迅速转移到解放军指定地点。由于战地医疗条件差,梁家明的腿由此落下残疾。
淮海战役后,部队整训提高阶级觉悟时,此事还登上了战区快报,梁家明私下藏起了一份。
梁兴旺叙述完,指着家谱梁家君名下的空白,说:“君叔是独生子,两个姊妹都嫁到外村,他死了,这一支也就断了。虽说他家没人了,可要让族里人知道了实情,俺爹也不好做人,为这就一直没露过口。必生,你知道了就烂在肚子里吧,可千万莫说出去,要不俺也难做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