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赏一安百,汉高祖封侯雍齿
|
【原典】
汉高祖刘邦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平定了天下。有一天,高祖从洛阳的南宫居高临下俯视,看到诸将三三两两聚集在宽敞的庭院,好像在议论着什么。
“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呢?”高祖问站在身旁的张良。
“他们正在酝酿谋反。”张良回答说。
高祖有点惊慌,忙问:“为什么呢?”
“荻得陛下封侯的是萧何、曾参等直系,而被诛罚的都是平素与陛下疏远的旁系。现在宫中正在评定各人的功劳,如果奖赏每一个人,就是把天下分掉也不够分,所以他们都担心自己不仅得不到奖赏,甚至还会被诛杀。他们聚在一块,正在讨论:‘何不干脆起来造反。’”
高祖听张良这么一说,就显得更加慌张了,于是急忙问张良:“那该怎么办才好呢?”
张良献策说:“陛下最讨厌而且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个人是谁?”
“雍齿。”高祖回答。
“那就赶快把雍齿封侯给群臣看吧。这样一做,大家就会认为:连雍齿都封侯了,我们更没有问题,这样大家才会放下心来,而风波自然也就去平息下去了。”
高祖一想,张良的话很有道理,就按他的办法做了,结果群臣果然平静下来了。
【新说】
汉高祖虽然平定了天下,然而却又面临封赏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的确是有些伤脑筋。赏与罚往往是最易牵动人们敏感神经的,按照刘邦原先的那种赏罚办法,不免要弄得他的那些将领臣下们人心惶惶。对于刚刚得了天下,地位还不是十分稳固的刘邦来说,这样只会对他自己不利。
赏与罚如果得当,便会起积极的作用,如果不能得当,反而还会坏事。
一部分人可以从另一部分已得了赏或罚的人身上照见自己将来的命运。如果预见到自己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一般都不会认命静等,而会采取某种相应的行动了。
还亏得张良能够看清这个问题。干脆来了个极端的办法,选出了大家都最讨厌的部下雍齿,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因为他看来是最应受诛罚的人物,而张良却出乎意料地要刘邦封赏。这样一来,大家都放下了心,因为显而易见,自己决不会比雍齿差。
试想,如果针对上述的对立意识,采取另外的一种方法,如:或者把雍齿诛杀,杀一做百,或者这些人一起诛罚,那就难免要大动干戈,而且谁胜准负,还是一件难以料定的事。搞得不好天下大乱,而刘邦为此而丧失天下也是难说的。由此看来,采取“先赏最讨厌的部下”实在是一种妙策。它既臣服了人心,又平定了天下,可谓一举两得。
聪明人的赏与罚,其意不仅仅在彼赏罚的人,他还要通过这些对那些未彼赏罚的人施加他所需要的影响。可以说,赏与罚在此已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了。
总之,如果老是按旧套套办事,难免有出乱子的时候,所以有时不妨破一点例,创一点新,说不定反而还会钥好的效果呢!张良真不愧是一代优秀的谋士。
【典源】
赏一安百:语出周代吕尚《阴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另见《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夫为政而何有!”
汉高祖封侯雍齿,事见《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