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
作者:陈 宁 张庆林
组之间交换组员,组成新的小组。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新的组内共享信息。
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根据所整理好的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最后选择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小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很难把它们清楚地分开,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
5.效果评价。
由于PBL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从上面的实施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只有第一步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外,其余的四步都是以学生为主开展活动的。教师参与其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活动创设条件或提供恰当的指导。
三、PBL的局限性及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由于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课堂教学条件下的PBL仍然具有以下一些局限性:首先,学习社群狭窄。课堂环境下的PBL学习社群主要局限在课堂上的同学。这样,小组中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就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其次,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课堂环境中的PBL学习资料仅局限于课堂中现有的资料,资料的来源面狭窄,资料内容的数量与质量也相当有限。第三,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课堂环境中的PBL,教师必须扮演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如果教师在这几方面没有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必然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果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课堂环境中PBL的不足,向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权威由外炼转变为内生。
R.克利弗顿与L.罗伯特依据教师权威的来源的不同途径,将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性权威和个人权威两种。教师的制度性权威一般包括两方面:由学校传统决定的教师“传统权威”和由学校行政领导决定的教师“法定权威”。教师的个人权威同样也包括两方面:基于教师个人学识、专长的“知识权威”和基于人格魅力等的“感召权威”。在PBL中,由于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教师的权威应逐渐由外炼转变为内生的个人权威。我们大家所普遍认同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阐明了教师的个人权威的重要性:“学高”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权威,“身正”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感召权威。下面,我们将分别阐述教师应如何才能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权威,更适合PBL的教学和学习。
2.广泛涉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
从对PBL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很好地开展PBL,教师需要涉猎多学科知识,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与资源向他人学习。在进行PBL同时,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好方式。
3.多向有关专家学习,形成一定的指导技能。
技能的掌握需要实践的配合,在向专家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应是深入到专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去观察、去讨论、去体会如何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还可以请专家到自己的课堂中听课,然后悉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更好地促进自己对指导技能的掌握。
4.提高自身素养,增强个人的“感召权威”。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在PBL中,要把自身的长处结合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大家平时注意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这不仅是提高个人品位、提升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进行PBL所必须的,它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感召权威”。
最后,对于PBL,教师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但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权威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
(作者单位: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400715)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