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谈谈成功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梁耿杰




  本学期我上初二的语文课,并做了班主任,让我深深体会成功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它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是上海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提出的,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常常用到的。
  我班有一名叫小松的学生,他在校不学习,上课睡觉,经常迟到。我去家访,经过了解,他是因为学不懂,对学习没有信心,不想再读书,准备去广东打工,所以不想来学校,每天都是他妈妈赶他上学的,因厌学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了解的情况看,学不懂是小松厌学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学知识没有用,不读书也能到广东打工挣钱。明白了学生的心理,我开始实行成功教育的第一步——积极的期望要求。为使他对学好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对他说,你不学好知识,出外打的工也只能是苦力工,你算算一个月挣的几百元钱,除了房租、水电费、伙食、零用、回家的往返车费,一年下来,还能剩下多少呢?有文化就不同了,你年纪还小,是学习的最好时光。经过多次长谈,我实行的心理战术已略有成效,看到时机已成熟,我开始对他提出期望。坚信他有成功的愿望,有成功的潜能,能在多方面成功;在学习上稍稍努力,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天,小松果然来得特别早。我不失时机实行成功教育的第二步——给他成功的机会。我开始遵循“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他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我让他结合意境去背诵《天上的街市》,从题目、作者、再到诗歌,一点一点背诵。
  我看他能背诵一部分了,立即对他实行成功教育的第三步——鼓励性评价。帮助他学会评价,发现和发展自己,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坚持以个体为主的评价标准,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小松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段考语文考了98分。由此可见,成功教育对于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是多么的重要。如何去实行成功教育呢?正如刘京海所说,成功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学生尝试成功;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就是从教育逐步走向自我教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教师帮助、触发学生为主,目标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反复成功,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成功心理逐步形成,于是产生第二阶段的循环。
  第二阶段:学生尝试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帮助的成分减少,学生尝试成功的力度加大,目标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要求教师创造条件和情景,以问题为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尝试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功,使学生争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产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励。通过尝试成功阶段的循环,教师进一步发现学生,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于是产生第三阶段的循环。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争取成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但仍需要教师继续给予帮助指导,目标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要求教师帮助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己主动争取成功的机会,形成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自我激励的机制。通过学生自己争取成功阶段的循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
  整个循环的核心是以主体在活动中的成功为中介去作用于主体的自我概念、自信力等,从而实现主体对教育、教学的主动内化,使教育走向自我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学生获得成功,教育也获得成功,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整个教育形成了师生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实施成功教育,也会有失败。我们反对的是制造失败,尤其反对让学生反复失败。因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新的失败不但不能成为成功之母,反而成了他们更大的失败之母,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反复失败,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自我概念消极。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早期自我概念消极将会导致学生终身难以改变,这样的人在日益竞争的社会中将会一事无成。
  
  实行“低、小、多、快”的方法改革
  
  “低、小、多、快”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它为学生在学习中成功提供了具体保证,在实施中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
  “低”即“低起点”。摸清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了解学生的水平,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放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
  “小”即“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的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把产生挫折事件的频率减至最低程度,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机。
  “多”即“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通过逐步积累而得以实现。这种良性的循环,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快”即“快反馈”。在每一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这种快速的反馈,既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任务,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从学生水平出发,实施鼓励性评价
  
  以往的评价往往有着这样的不足,即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这就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得不到正确的评价,从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在这种评价体系的支配下,一再失败的学生无法发现自己,激励自己,失去了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主要实行适应学生起点、鼓励学生进步的评价。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原则是:(1)适应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起点;(2)适应不同层次学习困难学生的起点;(3)有利于发挥学习困难学生的某些长处。实施鼓励性评价时的主要做法是:(1)编制适应学生起点的测试;(2)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确定其要达到的最近区域目标;(3)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