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浅论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廖克斌
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是一种姿势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
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作业、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带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与学生心理上的接近。因此,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在走动中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是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缓慢地、轻轻地走动,而不是快速地、脚步很重地走动;三是走动时的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
(2)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当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在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的后端,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
(3)教师的走动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一般说来,学生在做练习或答试卷的时候,不喜欢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更不喜欢老师在自己的身后或身边停下来。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需要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而教师的走动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旦在他们的身边停下来,又往往会造成他们情绪紧张,破坏他们的正常思维过程。如果你要观察整个考场的情况,最好走到教室的后边,这样你能看到整个教室,而学生却看不到你。
(4)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的时候,要注意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样的热情。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只把精力放在少数人身上,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们,老师对我们不寄予希望”,就会伤害多数人的积极性。
三、要注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各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教师对体态语的综合运用应从掌握局部动作开始,逐渐到整体综合运用,并做到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体态语。手势语、身势语和面部表情的和谐统一的运用,既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启发思维。如在讲董存瑞炸碉堡一节时,教师应昴首挺胸,气宇轩昂,并将自己对董存瑞勇敢献身于国家的精神的敬慕之情融入面势语中,并用形象的身势语表现出董存瑞炸碉堡时的刚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应融入悲伤、催人泪下的情感,眼神应自然流露出怜悯之情。
特级教师斯霞曾总结自己的经验说:“在课堂中,我总是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呈现一片蓬勃的生气,使儿童能自始自终地集中注意力。讲课时,我很注意脸部的表情并以适当的手势,使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我尽量把话说得满一些,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我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沉。如我教《小铁锤》这课时,在讲到‘小铁锤15岁,矮矮的个子,很结实’一句时,我用右手一比,表示矮矮的,接着身子挺一挺,表示结实。讲到他装作放养羊的,赶着两只小绵羊到南山下去放哨,日寇的马队远远地来了一段时,我微微地摆动着指示棒,表示赶羊,又昂着头眼望远处,表示小铁锤忠于自己的职责,随时警惕着敌人的行动,讲到最后一段小铁锤骑着大白马,回到民兵队的时候,轻松地流露出胜利的微笑,并且把课文讲得又快又响亮。50几个学生都跟着我一同露出了得意的微笑。课文讲完了,几十双小眼睛还盯着我,书也忘记放下。显然,富有思想感情的课文,通过生动的讲解,已深刻地感染了儿童。因此,我深深感到:教学工作,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而如果离开非言语表达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很难达到完完美的境界。”
教师的体态语的正确运用,要做到清晰而不乱,适度而不过,高雅而不矫,自然而不拙,这不是短时间能领悟并掌握的,需要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用心感悟、反复实践后方能习得。
(作者单位:广西凤山县长洲中心校)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