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浅论教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廖克斌
心理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无声(人体)语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充满生气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原因在于非语言和外加语言的提示作用。非语言的提示作用与我们身体运动所发出的信息是分不开的,它传递着情绪和感情,并增强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体态语言是课堂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有科学家通过测试,得出结论:“人的记忆,80%是靠视觉来确立的。”这正是电视教学比广播教学效果好的根本原因。因为电视教学不光听得见教师的有声语言,还能看得见教师的体态语言,使学生获得的信息比“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教学清晰度和精确度要高得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两个渠道的作用,使学生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同时获取信息,必然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当前各类学校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弊病:一是乱。即体态语言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人体语言。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这些体态语言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信息的传递起着阻碍作用。二是滥。有些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三是俗。即体态语言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
在使用体态语言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手势语言运用要到位
手势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和强化。人的手势种类繁多、含义丰富。灵活多变的手势是体态语言当之无愧的主角。因此,手势语言利用得好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体态语言运用是否成功。
1.充分发挥指势语的表意作用。
教师将食指指向所讲授的具体内容处,可以使内容明确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生辨识地图时,可将食指指向地图上的某个具体位置,配合讲解。在小学低年级课堂特别是一年级课堂中,教师在教儿童识字、数数时可采用这种手势,来表意数字。由于数字手势的形象性,儿童更易理解,如教师在教儿童数“1”时,常用食指代表“1”,用食指和中指组成“V”形时代表“2”。
2.使用合适的抬手动作代表“起立”。
抬手动作包括单手上抬、双手上抬。单手上抬一般代表“起立”或“要求做某事”。双手上抬一般也代表“起立”,但使用更庄严、正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使用“单食指指点学生起立”,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命令、强制之感,容易导致学生的关系疏远。而使用单、双手上抬表起立则更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从中让学生体会出教师的坦率与真诚,再加上亲切的微笑,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更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
3.恰当地运用“鼓掌”。
鼓掌一般代表着教师的赞许、欢迎之情,是课堂中学生有了出众的表现,教师给予学生的较高奖赏。在鼓掌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但对学生进行鼓掌次数不宜过频,过频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轻易就能得到的感觉,而不利于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教师在用掌声对学生表示赞扬、欢迎之外,还应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使用掌声对学生的努力予以肯定,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其努力精神。因为,评价应注意其实效性,而且,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差,情绪不易控制,一次经过很大的努力后的失败如未得到及时的安慰、鼓励,会给儿童的心理抹上一层阴影,而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会给他一种动力,使他感到付出努力的价值,重塑信心。
在某些特殊学科中,鼓掌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使用击掌打节来渲染课堂气氛。儿童的模仿性很强,但克制力、注意力不够,老师采用边唱边击掌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较强的节奏感中掌握乐曲,融入情感。
二、身势语语言要恰当
身势语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
1.使用身势语配合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合理使用头部的体态语配合对学生的评价。头部的体态语运用主要“点头”、“摇头”等。“点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老师在对学生问题表示满意时会使用“点头”,课堂教学应尽量少用“摇头”,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应用微笑和适当的语言加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2.形成良好的教态。
良好的教态是教师内在的素质、高尚人格在课堂教学中的外部表现。教师应注重衣冠整洁、大方。在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中显现出为人师表的稳重与高雅,避免使用不良身势语,如背手、双臂交叉至胸前,双手撑在讲桌上的动作。这些动作是教师的习惯性动作或不经意动作,这些动作的使用,一方面影响教师形象,妨碍师生交流,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使用体态语言配合教学。如背手,常常显示出教师的威严,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不利于学生与教师接近。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如教师用手玩弄粉笔或黑板擦,表现出教师的不稳重或无精打采,若弄出响声,更会破坏课堂气氛。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站姿稳重而有力,形态端庄和谐,这样自然会增加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