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中小学学生上课睡觉行为的诊断与矫正

作者:王鸿雁 

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自我放弃。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基础很差,上课的时候根本跟不上、听不懂,睁着眼睛却看不见应该看见的,张着耳朵却听不懂应该懂得的,自然也很容易厌学弃学。
  
  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主要从外部条件创设与内在心理调适两个方面进行矫正。
  
  (一)外部条件创设
  1.要从根本出发,切实为学生减负。国家政策的支持非常必要,以政策法规的方式来宏观控制,确实可以起到一种导向作用,但是国家制定的相应政策法规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流于形式的种种措施只能越减越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微观调控也非常必要,如各个科目协调作业量,作业布置更有弹性,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2.改革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改革应该使我们的教材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更符合生活和社会实际、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历、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等一系列的终生学习体制是有效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3.制定一个合理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的安排要保证学生晚上7~8个小时和中午半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无限延长学习时间侵占睡眠时间而导致的大量无用功和低效率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某些走读性的学校取消早晚自习以及住读性学校将早自习推迟、将晚自习压缩的做法值得借鉴。课程表的安排应该注意自然科学类学科与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搭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科与以逻辑思维为主学科的搭配、主科与小科的搭配、阅读课与活动课的搭配等。
  4.科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比如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随便破坏自己的生物钟;把握自己的生理周期,找出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的生理变化规律,在最适合的时间做最适合的事情;统筹安排时间,争取最短时间的最大效率等等。
  5.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良嗜好。如对因上网打游戏而导致上课睡觉的学生,要采取相应措施,如监控其自由时间、金钱等方式。
  6.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如运动场、运动器械等,提供时间保障,如不侵占课外活动、课间操的时间等。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运动意识。
  
  (二)内在心理调适
  1.沟通。挖掘各种渠道,实现学生与班主任、与授课教师、与家长、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沟通渠道畅通才能够保证能够获得并且真正充分获得学生上课睡觉的真正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自我保护机制往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缺点或者缺陷采取一种隐瞒或者“阿Q精神胜利法”来自我欺骗和自我麻痹,在沟通的时候需要用尊重和平等来打破这个壁垒。
  2.引导。找出原因之后要进行引导。如若是学习压力过大,可用“气球效应”来引导学生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若是学习压力过小,可以考虑“弹簧效应”来施加压力。如果是因为学生形成了“鲸鱼效应”而产生学习无助感甚至自我放弃,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根据“摘桃子原理”来制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原因,增强对挫败的承受力并尝试成就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青春期问题;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3.调适。即调到最适合的状态。在通过沟通找出原因、通过引导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之后,调适阶段就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采取实在有效的措施来达到最适合这个目标。这里更强调具体的做法、方法和效果。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改变某种心理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有技巧、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如对学习焦虑而影响睡眠从而上课睡觉的矫正就需要这样。
  总之,上课睡觉表面上事情很小,但是却反映着复杂的思想意识和学习状态,深入剖析原因与探讨寻求有效对策不仅必要,而且重要。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2004级,100875)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