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及其实现
作者:李三福 张丽萍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 主体性 实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共同设计、互动实施的课程,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性、亲历性、自主性、生成性、协同性、开放性等特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要落实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可以分别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自觉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等途径来达成。
(一)通过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践行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且独立自主地将自己现有的知识积累、直接经验以及生活实践与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标准或学校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或课程资源的改造、重组,以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1)课程选择。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择时应尊重他们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下,依据自己的经验、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在国家、地方或学校课程标准规定的众多可供选择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学习、探究的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具体包括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和终身发展理念的课程目标选择、适应学生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整合的课程内容选择以及适应学生亲身体验和主动实践需要的学习方式的选择等。(2)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是对中小学课程范式的一次突破性变革,它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体系,使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鼓励学生依据问题解决的方式自主整合、统筹安排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勤于实践的积极性、自觉性。(3)课程拓展。由于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教师应鼓励发展较快的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从日常生活扩展到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置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之中,并自觉采用各种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如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统计技术等来设计、实施、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发展空间,增进学生的经验积累,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资源优化。根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学生可以调适、重构、优化各种课程资源(如校内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等)为我所用,条件具备的,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发、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时空和途径。
通过上述选择、整合、拓展以及资源优化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可以将学生以往无意识或自发的课程开发行为引向有意识或自觉。同时,在课程开发意识、责任和行为逐渐自觉化的过程中,学生也会积累一些有关课程开发的经验,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凭借这些积累和能力学生又参与新一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这样的循环意味着学生在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主体性不断得以践行。
(二)通过自觉进行研究性学习达成学生的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情感与态度、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践、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其实质就是学生自觉自律、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
1.自主选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旨趣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其选题应出自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愿原则和自主性要求。(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不是教师或其他人从外部强加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结果。(2)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选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当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最好是选择那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在社区具有实际意义、又是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真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3)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选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4)联系实际选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时间、精力、能力以及周边环境和学校所能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主动探究。探究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兴趣和潜在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将学生的这种自然兴趣和潜在能力引发、保持、转化为自觉品质的有效途径。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体现尊重自主性、渗透科学性、启发创造性的探究过程和原则。具体言之,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或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的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自觉地验证结论合理性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学习的组织形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探究及合作分享,主要包括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3.独立总结。总结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及研究数据、研究结果等进行独立分析,深入思考,进而整理归纳,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实验总结等。
4.自由交流。交流是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观念、经历、感受、成果分享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特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交流的内容开放、多样,主要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科技作品、摄影作品、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以及心得体会等;交流的方式灵活、自由,学生可以通过论文答辩、模型演示、作品展览、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赛、出墙报、编刊物以及班会、团会、队会等多种形式自由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体验,分享他人的研究成果。
由上可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探究自始至终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觉探究、主动调研、亲身实践、深入观察去分析、解决;形成的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成果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而日臻完善。在此基础上,他们进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