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作者:彭 丹
海姆斯(D.H.Hymes)认为一个学语言的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是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包括他是否能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对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如果缺乏语用能力,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产生“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前者主要是一个语言问题,后者则是由于不同文化对何为恰当的语言使用的不同理解所引起(Thomas,1983:99)。
一、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类型
有关跨文化语用的研究证明:学习者的母语语用知识会影响他们对目的语语用的理解和使用。学习者会把母语的各种语言形式:“道歉”、“请求”、“感恩”、“拒绝”等“迁移”到目的语的使用中。他们在判别社会地位的时候总以母语的社会价值观为标准。学生可能会出现语用错误有:
1.搬用母语的价值观
①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
⑦What's your salary?你一个月挣多少啊?
③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儿呀?
④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了吗?
由于东两方价值观的不同,这些中国人认为习以为常的问候,西方人在交谈中却很少涉及,因为这些在两方人看来都属于个人隐私。英语国家的人特别是女性不喜欢让人知道自己的年龄,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之间工资也是个禁忌,除非想从对方那里获得有关信息,否则见面也不会问别人要去哪里,而例④则很可能暗示着一种邀请。学生如果不了解这点在交际中很容易造成语用失误。
2.受文化传统的影响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倾向含蓄内蕴,常用婉言曲语平缓语气,强调客气。因此交流中喜爱用一些模糊词,如也许/或许/可能(maybe,perhaps,probably),“大约大概”(about,approximately),差不多(almost,nearly),大体上的/基本上的(generally,basically)等。但这类词语过滥会起反作用,过多的模糊词给人模棱两可、言不由衷的印象。西方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汉语表达的模糊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例如中国人爱说“我尽量去……”,译成英文是“I will do my best to…”。这里汉语表达有婉言谢绝之意,以便不伤害对方的面子。在英语中“I will do mv best to”却是肯定的回答,表示“我一定会尽量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3.套用汉语的表达习惯
很多时候学生由于不了解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受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而直接套用了汉语中的表达生成话语。
例如:在回答“Thanks a lot.”的时候,错误地使用“Never mind.”,其本意要表达的是“没关系”“不用谢”。事实上“Never mind.”在英语中是用于当对方表示道歉,自己一方表示不介意的场合。此时得体的表达应该是“You’re welcome”才对。
又如:英语中“I'm sorry”和“Excuse me”翻成汉语都是“对不起”,但前者一般用于对做错的事道歉,请求他人谅解,后者则一般用于打听消息、打断别人的谈话、退席、请人让路等等,是略表歉意。如学生不清楚两者间的区别就容易混用导致语用失误。
4.不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
由于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或观察事物的角度、范围有差异,造成语言运用中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交际中的失误。
汉语是以说话时的年份为参照点,如现在(2006年)说“去年3月”,则是指2005年3月。而英语则以说话时的月份为参照点,如现在是2006年5月,那么英语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2006年3月。
如说话时为星期三(3月3号),汉语说下周五是指下个星期的周五(3月12号),而英语Next Friday则指的就是这个星期五(3月5号)。
5.说话分寸把握不当
不注意谈话对象的身份和地位,对熟悉的人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用过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或对陌生的人使用了过于随便的说法。
如: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No,please don't g0 to any trouble.
如果是在熟悉的朋友之间使用这一表达方式就让人有很生分,假客套的感觉,容易引起误会。 再如:What can I do for you?
对可能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使用这一语式,听起来过于客气,其实根本没必要,反而会让以英语为本族语的听者感到很生硬。
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些教学策略
对于以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在教学中可防微杜渐,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为其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打下基础。
1.结合语用知识讲解语言知识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语用知识讲解一些语言知识。
如语境(context)的重要性。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词或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如:book这一词在下面几句话中意义就完全不同。
①He has written a book on discourse analysis.(他写了一本语篇分析方面的书。)
②I will book a room for you.(我会给你预订一个房间。)
③He will book into a small hotel.(他将住进一家小旅馆。)
④He speaks only the book variety of French.(他只能讲书本上学来的那种文绉绉的法语。)
在①句中book是名词,表示的意义是“书”,在②句中book是及物动词,表示的意义是“预订”;在③句中book是不及物动词,表示的意义是“登记住人旅馆”,在④句中book是形容词,表示的意义是“按照书本的”。
又如:Is that your car?这句简单的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意思丰富得多。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