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围绕“三农”开展科技活动
作者:陈爱萍
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实际情况的限制,如设备器材的缺乏,活动场所、书刊资料及经费的不足,科技氛围不浓、科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等,在开展科技活动时,选题往往比较困难。比如说:农村学校很难开展各种遥控“三模”:航模、船模、车模等科技活动的传统大项目。科技活动的选题成为了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困惑,直接影响到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那么,如何克服农村学校在科技活动选题中存在的困难,因地制宜、科学地指导学生选好科技活动的课题呢?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围绕“农业”选课题
按照“科技兴农”的国策,围绕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选择科技活动课题,包括育种、种养、收割、加工、储藏各个环节,可以选择大量有关种子改良、种养改进和农具改造等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此类活动比较符合农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适合农村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不需要过多的设备器材,而且科技研究成果便于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实用性强,容易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如: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中心学校廖琴同学通过在生产中观察和实践,开展了“活动破竹具”的实验研究,明显提高破竹的质量和效率。
2.围绕“农村”选课题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围绕农村环境问题选择科技活动课题,包括土地、农田、森林、水源、古民居的保护等方面,可以开展“我村水源枯竭的原因”、“我身边的污染源”、“家乡良田减少的调查”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此类科技活动围绕公众关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当代科技的研究方向,涉及面广,易选题,且符合农村实际条件,可行性强。比如:我们学校学生根据农村废弃农药瓶增多的现象,开展了“我为废弃农药瓶安个家”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当地的环保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围绕“农民”选课题
开发民族民俗优秀文化传统,围绕农民的风俗习惯选择科技活动课题,包括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的保护问题,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开展此类活动能紧扣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一热点问题,选题比较新颖,研究价值高,而且这类开放式的科技活动,能摆脱活动场所不足的制约,较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以及思想和道德的教育,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进身心健康,从而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比如:我们根据本市《瑶绣》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机遇,开展了“贺州市《瑶绣》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来,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围绕农民的风俗习惯选题,既有新意,又有科学价值。 总之,开展好农村学校科技活动除了注意以上几方面外,还要根据农村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才能生动、活泼地开展好科技活动,促进农村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