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问题研究

作者:徐 东

问也各不相同,而且多数不愿意将自己的性问题公之于众。学校教育要真正做到个别指导很难,而家长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在交往的频率、观察的细致、了解的深度等方面都远胜过教师。②示范性。孩子对性别角色的学习、对异性的态度,不仅来自于父母的正确教导,也来源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父母如何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都在无形中对子女发挥着示范作用。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学术性教育更深刻、持久,更有助于健康的性观念的形成。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我国历来都有强烈的爱幼意识,家长普遍关心子女成长,与子女的关系较好。家长真正认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就能发挥家庭在青春期性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的观念正在转变,积极探索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四、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
  国外专家认为: “性教育应是给予男性或女性对同性及异性朋友、伴侣了解、尊重、奉献并负责任的教育。”我国学者认为“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性的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让他们理解性的本质及社会功能,培养他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正确同异性交往,缩短其社会成熟的进程”。国内外学者对性教育的理解,早已突破了生理的层次,达到社会和人性相结合的高度。性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性教育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即使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孩子也会出于好奇心从其他途径获得性知识。如果这些性知识不正确,后果就更为严重。所以家长应树立自信心,坚信对子女传授性知识是正确的,并不是害羞的事情。只有这样,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对性的正确而又积极的态度。
  (二)家长要抓住性教育的主动权
  1.家长要主动改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家长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将孩子视为有独立思想的主体,与他们平等地探讨问题,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的决定,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在教养方式上,应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独自处理自己的事。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而要尽可能地采取建议、商讨的方式。只有这样,父母才会赢得子女的尊重和信任,加强教育的效果。
  2.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开办的各种家长学校、电视讲座、专家咨询等形式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这既有利于家长自身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又有利于家长正确地进行性教育。
  3.家长要科学地进行性教育。①时间的及时性。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发育呈提前趋势,性教育的时间,应放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进行,不要等孩子性成熟之后;及早教育还可避免孩子因好奇而从其他途径获得不正确的性知识。②内容的科学性。家长要向孩子传授科学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帮助孩子提高对大众传媒中各种性观念的辨别能力,增强对不良性观念的免疫力。这比单纯禁止孩子接触性信息的做法要积极、有效得多。③方法的技巧性。由于中小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影响了父母对子女生理与心理状态的了解。这时父母不可急躁,不可采用强行逼问或偷看日记等方法,而应在主动改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迂回战术”。一方面,父母可利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另一方面,父母要仔细观察子女的一举一动,主动找孩子聊天,以把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三)加强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配合
  1.学校是性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知识传授与家庭的情感影响互相配合,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学校可举办各种家长学校或讲习班,把科学的性知识教给家长,并教给他们观察、分析和教育的方法,教会他们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的方法。邀请家长参加社会和学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青春期教育活动,以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双向联系。学校和家长应及时交流有关情况,对不良倾向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良好的性教育社会环境
  1.大力宣传,形成全社会性教育合力。要提高家长的认识,纠正封建的性禁锢偏见,能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性”、掌握“性”。还应当建立相当级别的领导体制,全面动员并协调教育、卫生、司法、工会、妇联和大众传播媒介等部门一致行动,进行综合治理,为家庭性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2.将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并制定相应法规。开展性教育不仅仅是社会、教师的责任,而且应成为家长必须依法执行的法定义务,使此项教育获得法规和政策上的保证。
  3.加强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研究和资料编写。加强对中小学生家庭性教育的研究,编写和出版家庭性教育的各种参阅资料,供家长阅读、参考,让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自学能力的家长系统地、科学地掌握家庭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强化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的正面影响。目前,中小学生获得的性知识,来自文艺作品、商业广告等非科学载体。这会造成性知识传播的片面性和偏向性。国家、社会应通过大众传媒进行有关性知识的科学普及宣传,强化大众媒介在性教育方面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m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