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对待“后进生”要用好“三面镜子”

作者:严卫林




  那年8月,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几天,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我赶快去校长室一趟。原来,校长在分班时遇到了麻烦,在本届新初三学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吵客”——林华,据说只要他在哪个班级,哪个班级就“遭殃”。他被安排在三(1)班,可三(1)班的班主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下,校长找担任副教导的三(2)班班主任,但副教导死活不依。最后,校长想到了上岗才3年的我,软硬兼施地把林华塞进了我班。
  按照学校统一规定,各班要在开学前出好一期黑板报。可是报到那天,等了一个上午,只有包括林华在内的5位学生报到。为了完成任务,我只好叫这几位先报到的学生帮助出好黑板报。但在分工时我为难了:林华的字歪歪斜斜,怎能登上黑板报?但如果只剔除他一个人,可能又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最后,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我装作很有把握地说:“林华,你负责板报的整体设计和报头,老师相信你能完成得很出色。”
  可能是当惯了“差生”,从来没有受到老师的器重和赏识,听到我让他负责出黑板报,他首先迟疑了一下,在确信是我在叫他时,他有点受宠若惊的样子。他自信地拿起三角板和粉笔,在黑板上开始认真地勾勒,没过多长时间,黑板报的版式和报头已设计妥帖。整块黑板报的版面由初三(3)班四个拼音的首字母“CSSB”构成,报头是一群奔腾的骏马。天哪!他简直天生就是一个画家!我情不自禁地把他夸奖一番。听到我的表扬,林华憨厚地笑了,也许这是他上学以来得到的第一次表扬。
  开学第一天,在安排宣传委员时,我自然首先想到了他,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如果林华能在画画上继续努力,同时文化课能基本跟上,中考时他肯定能考取中专学校,将来肯定是一个人才。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初中学生考中专,要多么拔尖的学生才能考取呀!
  他沉睡的潜能被激活了,上进心被激发了。在整个初三学年里,他变得判若两人,学习、纪律、人品,都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尤其是黑板报工作积极认真,还为我班在黑板报评比中多次赢得荣誉。学习成绩虽然一时属于下游水平,但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他总是认真完成。为了能让他在艺术上出类拔萃,我与艺术课教师商量,利用双休日为他“开小灶”,给他指导点拨。在艺术课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在“省青少年科学幻想画”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后来,在艺术专业考试中,他的艺术成绩遥遥领先,受到招生学校看好。专业考试通过,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上动力。在离中考前的一个多月里,他的文化课成绩连连攀高,后来终于被苏州工艺美术学校录取。一时间,他的事迹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被广为传播,成了教师和家长教育学生的一个活生生的典范。
  回想起转化林华的过程,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比他以前的班主任付出更多,只是我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好了“三面镜子”。
  
  其一,显微镜:放大“后进生”的优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或只有“芝麻小”的亮点,教师也可以将其说成是“西瓜大”,并加以毫不吝啬的鼓励,以激发其上进心,让“后进生”看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值,至少还有自己的“强项”,并努力经营自己的优势,不断增强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越战越勇,取得更大成功。在转化林华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对于他的画画才能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肯定激发不起他后来如此强大的“冲动”,并乐此不疲。教师的“小题大做”,教师的表扬、鼓励和期望唤醒了他的理智,最终成就了他美好的前途。
  
  其二,平面镜:平等地对待“后进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存有偏见:对于优秀生钟爱有加,视作“掌上明珠”,一俊遮百丑,只见优点,不见缺点,即使犯有错误,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于“后进生”,总觉得不顺眼,甚至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只见缺点,不见优点,把“芝麻小”的错误看成“西瓜大”,一旦抓住把柄就兴师问罪,借机好好“修理”和“整治”,以期能使“后进生”有所收敛。在教师“有色眼镜”的影响下,在“标签效应”的作用下,成就了一个个所谓的“后进生”,教师想着他们有多差,就有多差。
  优秀生和“后进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作为教师,理应一视同仁,要用平面镜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优秀生也不可能样样出色, “后进生”也不可能一无是处;相反,有的“后进生”往往在动手能力上要比优秀生略胜一筹。在转化林华的过程中,如果我还是戴着“有色眼镜”,在初次见面安排学生出黑板报时,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不给他出黑板报的资格,这对他来说定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安排班干部时,如果认为他是学校有名的“差生”而不予重用,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林华后来奇迹般的转变。
  
  其三,望远镜:发展地看待“后进生”。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总是在动态中发展变化的,“后进生”也不可能始终落后。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摒弃形而上学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下,“后进生”也能“开窍”,并促使自己向良性方向转化和发展。
  在转化林华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始终以老眼光静止地看待学生,认为他没药可救,是一个“没人要的渣滓”,对他失去信心,那么就很难想像会有他后来的变化发展。正是由于我用望远镜看待学生,不将他看死,并充分相信他能获得好的发展。在看到他在画画上有一技之长时,抓住这一突破口鼓励他,以激发其上进心,改变了他懒散的习惯和玩世不恭、不求上进的心态。艺术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他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他设计了后来的人生和事业。
  (作者单位:吴江市南麻中学,江苏 吴江,2152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