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徐 东

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人心不稳等问题。
  6.生源问题。随着一些公立学校改制和更多的民办学校崛起,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优秀生源不足,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已成为大部分民办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
  7.评估问题。民办学校近年来急速发展,良莠不齐,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而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质量、对是否具有学历授予权的确认等,还缺少严格、准确、系统的评估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民办教育评估体系。
  
  三、民办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所要采取的对策
  1.思想重视。全社会要形成合力来关心支持民办教育。国家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不仅扩大和优化了教育资源,而且推动了办学体制改革,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民办教育是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宣传、计划、规划、财政、税务、民政、建设、人事、劳动、市政、社会保障等部门,都应与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为民办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投资办学的企事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也要端正办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办学的宗旨是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责任重大。要加强宣传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参与民办教育的良好局面。
  2.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帮助民办教育解决实际困难。民办学校政策是否优惠,直接关系到民办学校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尽快完善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将民办教育的发展纳入宏观教育发展规划,引导各方投资助学,吸引社会资金办教育;协调各有关部门帮助民办学校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征地、贷款、收费、纳税、广告等,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保护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做到对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为民办学校创建良好的宽松的办学环境。
  3.转变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民办教育服务的力度。要成立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完善、修订和细化民办教育有关规定;督促相关部门人员经常深入学校实地开展调研工作,努力促使其健康规范地发展;建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和化解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风险;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在摸清教育需求及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统筹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定期对民办学校进行监督年审,对不合格的学校取消办学资格,保证民办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办学效益。
  
  (二)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自身所要采取的对策
  1.统一认识。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种目标关系。要有长远规划,只有把长期利益与目前利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民办教育才能发展壮大。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资源的潜力,既要节约成本,又要注意不因投入不足而阻碍教育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有前途,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稳定师资。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关心教师,杜绝把“炒鱿鱼”作为办学法宝的现象。充分发挥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办学方面比公办学校有较大自主权的优势,建立先进的用人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尤其要在吸引和培养中青年教师上狠下功夫,以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业务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解决聘任教师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问题,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安心从教。民办学校要从长远利益着想,多做些温暖人心的工作,稳住教师队伍,对一些计划的、不符合社会情理的限制要坚决去除。
  3.联合办学。积极开拓学校生存发展空间。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单靠学费一项经济来源是很难有发展的后劲和实力的。办学者要有远见,实行开放办学。首先,与企业联合,吸取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办学,利用企业的经济实力、设备条件、管理人才以及市场销售渠道等优势,开拓学校生存发展空间,借势发展自己。其次,走教育集团化的道路。教育集团在民办教育竞争中,尤势明显,自我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各级各类教育形成集团,同层同类教育联合起来,与公办教育联手,把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来开发,扩大规模效益;第三,发展校办产业,走产教结合之路。
  
  4.规范管理。自觉维护社会形象,追求特色发展。目前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正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转变。应聘请真正的教育专家担任校长,职责权利统一,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工作;建立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参照公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特点的管理制度,克服体制自生的低效率惯性和惰性依赖。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个性化教学途径,走特色办学之路,真正发挥公办教育不可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