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姚林群

师的评价不在于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否定差的一面,而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促使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发展、成长。
  
  2 了解学生
  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的对学生某种看法和判断的评价方式。而事实上,非正式教学评价中偏见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评价之前获得的信息不充分所致。可以说,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非正式评价的前提条件。要了解学生,教师要做到:一是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人与人最大的距离不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心理上的距离。只有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教师才能看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才能了解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感、所思和所想,也才能对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二是在情感上消除与学生的隔膜。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下“权威者”的姿态,淡化“审判者”的身份,亲近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三是在行动上观察学生。这就要求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师生之间交往的机会,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3 开展自我反思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感的能力。布鲁纳认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起点。居于下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非正式评价是以低层次的评价为主,教师在进行评价活动的时候一般没有自觉性,这样就很容易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评价偏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审视、批判的眼光对自身所使用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进行反思和关照。教师的反思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通过与情境的对照,敏锐地感受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偏见,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并在以后的教学评价中加以改进,使之日臻完善。第二,学会在理论上更新旧的教育观念,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理性的关照。事实上,人的偏见,主要是因为认识不深入、不正确引起的。在平时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一般都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很少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评价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来掌握这些新的东西,认真消化,付诸实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