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姚林群




  [摘要]非正式教学评价是相时于正式教学评价而言的一种评价方式。由于其方法的非正式性、标准的多重性、评价的即时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见。因此,分析非正式教学评价中评价偏见的类型及应对克服途径,对提高评价效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正式教学评价 评价偏见 类型 应对策略
  
  一、非正式教学评价及其评价偏见
  
  1 非正式教学评价
  非正式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的接触、互动过程中,以观察和交流为主要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的某种看法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相对于正式评价而言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评价的思想与理念、方式与方法、内容与条件等方面都与一般的正式评价有很大的不同。
  非正式教学评价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1)方法的“非正式性”,即教师没有明确的评价目的,也没有对评价情境进行预先的设定和控制,在方法的运用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2)内容的真实性,它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实施,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或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智慧,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3)标准的多重性,它不受统一评价标准的约束,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下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对不同的学生以及同一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4)评价的主观性,它是教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对学生的表现的观察和评判,带有教师个人主观色彩;(5)评价的即时性,它是融于教学过程中与教学活动同时并进的一种评价方式; (6)结论的模糊性,教师不直接说出评价的结论,通过表情、肢体语言或语音语调的变化间接地暗示。
  
  2 非正式教学评价中的评价偏见
  评价偏见(Assessment bias)指的是某些学生由于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或其他特征,在评价中受到冒犯或不公平的惩罚。它是反映评价工具质量的依据,与信度、效度一起被列为评估教育评价手段所要依据的三大指标。近年来,我国在教学的正式评价领域对所使用的测验是否存在评价偏见进行了广泛关注。但是,在教师的非正式教学评价中是否也存在偏见的问题,似乎关注很少。事实上,非正式教学评价作为基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之后对学生的能力、潜能、态度、价值观所进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由于其方法的“非正式性”、标准的多重性及评价的主观性、即时性等特点,极易产生评价偏见。所以,为了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工作者应对此给予重视。
  
  二、非正式教学评价中评价偏见的主要类型
  
  1 “由表及里”式的偏见
  持有这种偏见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作深入了解,往往以学生的外表或表面行为为依据对其做出判断或评价,并以此推断学生的某些隐性特征。这种偏见的出现,在情感上经常带有教师自身明显的喜恶倾向。例如,有些教师自身喜欢时尚、潮流的东西,看到有类似特点的学生就会有一种亲近感;而有些教师看到某个学生很注意穿戴,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认为其学习不专心,将时间都浪费在打扮上了。
  
  2 “先入为主”式的偏见
  它又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就是指以老眼光看人,而对学生的近期表现视而不见,持有这种偏见的教师习惯于根据与学生初次交往时留下的印象来对该学生作判断或评价。很多时候,教师一旦对学生形成一种稳定的认识,往往不会轻易对此作出改变或承认先前判断的错误。调查研究也表明,教师对学生原有的印象和态度对教师本人使用的评价方法都有很大影响。例如,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只是在与教师初次接触时表现不是很好或表现出了某方面的不足,结果教师就对其留下了坏印象,并影响对该学生以后一系列行为的看法。
  
  3 “以点盖面”式的偏见
  它又被称为“晕轮效应”,就是当人直视强光源体时,会感觉这个光源体形成的“晕轮”向周围弥漫扩散,使周围一大片区域被笼罩得跟光源体一样耀眼夺目。持有该偏见的教师倾向于将学生的某一突出品质作为评价该学生整体面貌的依据,而忽视或掩盖学生的其他品质。有些教师看到学生的某一突出“好”品质时,受一种积极的“晕轮”影响,就很主观地认为该学生其他品质都很好;或者看到学生某种突出的“坏”品质时,受一种消极的“晕轮”影响,也很主观地认为该学生其他品质都坏。例如,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他方面样样都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样样都差。
  
  4 “由此及彼”式的偏见
  这种偏见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刻板现象”,另一种是“经验的逻辑推理”。所谓社会刻板现象,就是指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依据自己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来作为评价学生个性的依据。如从性别上分类,有些教师会认为女生学习比较认真,在低年级比较冒尖,但到高年级之后学习潜力一般不如男生;从地域来看,有些教师会认为城里的孩子头脑灵活、视野开阔,但意志力不强,农村的孩子反应慢、视野狭窄,但学习刻苦、努力。
  所谓“经验的逻辑推理”是指教师过重地强调事物与事物的联系,结合自己的以往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其知觉判断模式是:“A的特点往往伴有B的特点,因为某人具有A的特点,所以他肯定具有B的特点。”倘若教师对学生持有这种偏见,就会认为:“文如其人,字迹潦草的学生都不爱学习,学生甲字写得很差,学习肯定不用功。”“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喜欢发言,学生乙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肯定比较胆小。”
  
  三、非正式教学评价中评价偏见的应对策略
  
  非正式教学评价是一种在自然的教育情境中开展的评价方式,具有评价的即时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及教师个人的主观性等特点。如果教师在运用时处理不当,很容易带来评价偏见。这不仅会歪曲学生的表现,而且据此所作出的推论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要克服非正式教学评价中产生的偏见,应对的策略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行为。因此,教师应突破传统的评价观念的束缚,学习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评价理念,树立科学的评价观。首先要树立平等的意识。这就意味着教师评价学生时一定要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出身以及智力、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次,要树立尊重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自由的人来看待,另一方面要承认学生发展之间的差异性,把学生看作丰富、具体的人来对待。再次,要树立宽容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难免会发生种种错误,肯定会伴随着诸多的偏差。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