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新探

作者:林宜照




  [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包括发问、待答、导答、理答,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关键词]提问策略 创新思维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本文试图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课堂教学提出一点有益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国内外有关教学提问的研究与调查文献,从中可以发现,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
  1、问题的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提问主要以强调知识记忆为主,忽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所提问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教师在提问中过分强调回忆,那么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答问中显示出能动的创造性思维。
  2、问题的有效性差。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一般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只有56%。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或是低效的。
  3、问题分配不恰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平均地提出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其结果必然导致课堂互动的不平衡。
  4、待答时间不充足。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待答时间往往只有1秒钟。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学生失去了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
  5、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由于教师不了解教学提问的知识和策略,没有掌握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因而在实践中凭直觉行事,提问的随意性较强,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即兴式提问”,学生也往往报以“齐唱式”回答。表面上看,课堂气氛似乎十分活跃,但实际上是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6、学生主动发问过少。由于大多数教师所提问的数量比较大或者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造成学生发问的机会相当的少。有研究称每一个学生平均每个月只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精心设计,坚持主题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要抓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体现精、深、细、活的特点,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教学提问应有的效果。
  2、把握瞬间,坚持时机性原则。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在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及时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要及时提问,当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时要及时提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善于把握课堂的偶发性,及时看准并抓住它。
  3、钻研教材,坚持科学性原则。教师要熟悉教材,按照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避免其过难或过易,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或过于轻视。教师准确、简炼、精当的提问,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回答。
  4、激发思绪,坚持趣味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围绕教学的内容,巧妙地构思趣味性提问,可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5、因材施问,坚持针对性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尽力做到因材施问,因人设问,使学生各有所思;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提问对象,注意提问的层次和梯度,所提问题使学生做到有问有答,避免造成教学的“断路”现象。
  6、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让学生树立信心。切不可求全责备,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三、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有趣、巧妙,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取得成效。
  
  1、发问
  发问是教学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体现了教9币提问的艺术水平。
  ①发问的时机。孔子在二干多年前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才是最佳发问的时机。最佳发问时机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②发问的对象。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注意到提问的面,正确处理好、中、差三类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步步提高。
  ③发问的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形式上,切忌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提问,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
  ④发问的方式。教师发问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面向全班发问,个别回答。这种发问的优点是能使全体学生思考,不足的是回答人数有限。第二,并行发问,即向不同部分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其分别准备,其优点是增加了回答问题的人数,但不易组织。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一其不足是可能学生回答时间占用多,影响教学任务完成。
  ⑤发问的语态。教9币发问时的语言和态度十分重要,教师的语气温和,态度谦诚,能让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缓解心理压力,能增强学生对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⑥发问的节奏。教师的发问频率对学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节奏。如果提问的速度太快,学生就没有时间展开思考,得出的是无思维、无创造性的答案。假如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所得出的答案才会有较高的质量。
  ⑦发问的角度。教师的教学提闻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与多思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很善于设计“假设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同一问题,由于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⑧发问的难度。教师必须在问题难易度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定问题,不要只提容易的,满足于学生都能回答,也不要认为难度越大越好,以难倒学生为快。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广狭适宜,布疑得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