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影视材料在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周 勇

媒体课件。可以这样说,成功的选材是探究式教学排成功的一半,因而,授课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精心选材。
  
  2、缜密思考,设计最佳思路
  在影视作品中选取最佳片段,为巧妇提供了“下炊之米”,是运用影视材料实行探究式教学两个前提条件之一。接下来的男一个条件便是,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思路。为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教师应设计好以下几个引导程序: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和归纳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这项工作,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自主的学习。否则,即使选出了最佳的影视材料,也不可能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
  
  3、活跃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材料和思路都准备好以后,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引导,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活跃的课堂氛围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能激发教师的灵感。如前所述,笔者用《长征》中“毛泽东的军帽没有五角星”这个情节来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原因的做法,其实是受到了学生的启发,在一个气氛非常活跃的班级讲这个知识点时,一位调皮的学生很好奇地问道:“老师,毛泽东的军帽上为什么没有五角星啊?”说句实话,《长征》这个片子我看过几遍了,但一直未注意到这个细节,倒是学生的提问使我产生了灵感,于是就有了前面所讲的探究式教学。
  
  4、引而不发,不要越俎代庖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或者心智模式,其重点在于“授人以渔”,而“鱼”只是“渔”的载体,这也是探究式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运用影视材料问题上的本质差别。因此,在运用影视材料进行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而不发,只引导不代办。一般而言,在这种探究式教学的几个环节中,“发现问题”这个环节是最难的,也是核心所在。如何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发现影视材料中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的状况决定了这种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当然,在另外两个环节中做到了引而不发也很重要,但由于过去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类似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也比较常见,因而其重要性相对小一些。
  
  5、形式多样,切忌盲目照搬
  我们可以概括性地把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概括为“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和得出结论(含归纳提升)三个环节,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具体到不同的影视材料,不同的知识点甚至不同的学生,在实际操作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多样性。这既是教育对教学手段的一般要求,也反映探究式教学内在的特殊规律。因此,教师在运用影视材料时,应注意做到形式多样,如果老是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学生会逐渐对其失去兴趣。这种多样性既可以体现在整体过程或模式上,如,先教材后材料或者先材料后教材;也可以体现在具体某一个环节上的差异,如,“义和拳是北方的一个邪教组织”这个不实之处,让学生“发现”的具体方式就可以因人、因时而异。在把握探究式教学实质的前提下,“教无定法”的原则是适应于运用影视材料进行的探究式教学活动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