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以学定教”的十年研究

作者:韦国锋

即依据高效和谐的学习策略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教学策略:以高效的学习策略作为确定教学方案的根本依据。依据这一教学策略,我们研发了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引旧探新—设疑导读—精思导路—学法应用(语文),在实验区广泛运用。作为一个教学策略,它要求把学生和学习优先的教学原则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课堂实施策略,在一定的教学结构中实现改进的教学目标。
  ——教学品格:以特级教师为案例,指出优秀教师的教学品格是“以学定教,凸显主体”。这使我们对优秀教师的认识从“方法”、“经验”提升到了“品格”的高度。例如,“通过总结党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表达了活动导学的教学品位和追求的理性高度,即主体优先的教学观,学法优化的学习观,交际强化的师生观,资源活化的主导观,持续发展的素质观”。
  这三个角度,基本反映了1997年提出的“以学定教”这个概念的语义:凸显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2002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我们的课题成果《活动导学研究报告》,全面总结并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以学定教”。如我们把“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系统扩展为八个:主体优先原则,学路优先原则,主导优化原则,学法优化原则,协调操作原则,思维主线原则,合作互动原则,实践创新原则。
  
  
  
  三、“以学定教”的实践应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提炼出体现“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课堂结构,并付诸实践:
  这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在广西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百色市以及柳州铁路局部分小学开展,每年举办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是“九五”期间广西小学教学改革实验较有影响力的一个项目。
  2000年以后,全国各地陆续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以学定教”进行探索。广东的刘月英老师提出:“根据学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灵活选择教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多种感官,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她以为:“以上四点集中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从教学内容的涉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采用以及教人要教心方面,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导向,切实符合他们的特点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山东省的刘雁老师在其《=五彩池》教学反思中写道:“在教学中我们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独立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局面,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湖北的冯玮瑛老师则认为:“‘以学定教’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探究效率的基本策略。‘以学定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它要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教为学服务,使教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北京大兴的薛志红老师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艺术地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以学科个性为主轴,求得统一与和谐的运转,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本与书本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智能与情意的统一;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诸方面的统一,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求得和谐。”
  中国知网数据对“以学定教”进行了初步的文献统计(1997~2005),具体如下:
  从文献数据统计可见,文中提及“以学定教”的文章数量不少,但以“以学定教”作为标题或关键词的文章却不多。绝大多数文章是学科教学中的方法层面上的“以学定教”,理论研究几乎仅限于笔者1997年的那篇文章。
  从十年前“以学定教”概念的提出到今天,这一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实践,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当前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学,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不管我们如何重新定义教师的课堂角色,都必须优先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有的老师认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学定教,即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和完善的人格塑造。”
  但是,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主导”名义来主宰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尤其是在中学课堂里。这说明“以学定教”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