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而不信”问题的初探
作者:李宗飞
1.“学而不信”问题的形成
“学而不信”问题在多数学科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以思想政治学科为甚。根据其形成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一是思维方式问题造成的。例如《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许多学生认为,既然“价值”与“供求”两者的变化都会引起价格变化,凭什么说“价值就是决定”,而“供求只是影响”呢?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即从现象上思考问题,而不是运用理性思维从本质上思考所造成的。
二是知识掌握有缺陷造成的。例如在讲“反对拜金主义”的时候,由于部分学生对拜金主义概念的特定涵义没有准确理解,把重视金钱当成了拜金主义,于是产生了对课本知识不以为然的态度。
三是政治是非模糊造成的。例如,《政治生活》中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部分学生由于受一些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认定西方多党制更民主,更能够解决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
四是道德感缺失造成的。例如在讲“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时,一些学生因为看到社会上存在着“少劳多获,多劳少获”,甚至是“不劳而获”的不公平现象,心理产生不平衡,因此内心不愿意做“讲奉献,不计报酬”的“傻事”。又例如,在讲“坚持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时,个别学生就是认为为集体和国家牺牲了个人利益,没人会记得你,英雄人物也风光不了几天,帮助穷人损失的是自己,农民工就是应该被城里人看不起,因此,对于课本说法往往只是嘴上说说,心里却另打小算盘。
2.“学而不信”问题的影响
“学而不信”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产生了阻碍作用。
首先,阻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的深入学习。例如,对“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观点的不认同。就会影响学生对价值规律的学习,更甚者,还会动摇他们对经济学学科理论的信念,从而反感思想政治学科,厌恶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学习。又例如,片面夸大“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妨碍学生对“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掌握。
其次,妨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观点的接受。例如,一些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知识的怀疑,就会妨碍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更难以产生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观念。甚至也妨碍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要以共产主义作为根本方向”观点的接受。
其三,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如,有的学生对课本中“反对拜金主义”不以为然的态度,就会导致他们价值观念模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不能坚持“诚实信用”、“公平”等原则。又例如,个别学生由于对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产生偏差,就会造成他们在经济生活中漠视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丑恶行为;在政治生活中则会无视法纪,做出肆意侵害其他公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其四,干扰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例如,一些学生一方面说“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另一方面却根本不相信共产主义能够现实;一方面在讲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另一方面却在心里打自私自利的小算盘;一方面在写“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另一方面却在心里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一方面在回答要坚持“诚实信用”、“公平”原则,另一方面却在想着要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势必会造成表里不一,人格分裂,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
3.对“学而不信”问题的教学对策
“学而不信”,既有认知问题,也有情感态度问题;既有思想方法问题,也有政治立场问题;既有学生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客观原因,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恰当处理。
一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教育。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虽然他们的抽象理性思维已处于优势地位,但思考问题特别是社会学科问题时,仍习惯于运用形象思维,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同在。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学会运用学科概念和原理进行思考。例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教学,如果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认识到价值是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供求只是与价格相联系的事物,价格并不是供求的表现,就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的观点了。
二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和观点,这正是他们思想独立性逐渐形成的表现。但是,他们的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很大的非理性和非学科成分,是不正确的。要转变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教学中必须运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力量进行说服,并且理论还必须彻底才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科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的理论武器。例如讲“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时,要讲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性质决定政党制度性质”等原理。
三要强化政治方向的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方向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有决定性影响,它是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其政治觉悟高低的主要标志。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政治生活》中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时,既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业绩,也不要回避少数党员腐败变质的现象。但讲到腐败现象,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到产生腐败的真正社会历史原因,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看到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透彻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