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公开课”的反思

作者:刘本剑

不是在“公开”上做文章。在“课”上做文章意味着课前的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立足学生的发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实现与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体验中不仅能习得知识、技能,而且能完善人格,获得人生意义的体验和整体精神的成长,等等。
  
  2.课上,在指导和启发学生上用功夫
  叶圣陶指出:“无论教育和教学,都为的是学生,要学生进步和成长。那么,在观摩教学的时候,教课的就该不管旁边有多少人在那里听,专心致志在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上用功夫;听课的呢,就该注意于教课的教师怎样指导和启发,尤其要注意于学生是不是真正从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中得到了益处。……要不然,观摩教学就没有多大意思。”因此,要上好公开课,授课教师在课上,不管有多少人听课。都必须仿佛旁若无人,心目中只有他的课和他的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指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上,而不是放在关注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需要上。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视教学中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调控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师生双方均作为真实的活生生的主体的人投入到真实的教学中,轻松、愉悦地互动着,完全沉浸于教学愉悦之境中,享受教学之境中的快乐与温暖。
  
  3.课后,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上求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积累,质的提高,积极推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课,课后,授课教师都必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因为一堂课下来,老师通常“教了”,但不一定“教好了”;通常“育了”,但不一定“育好了”。授课教师只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才能实现我“教好了”、“育好了”。因此,课后,授课教师必须把心思用在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上,而不是用在关注自己的教学能否得到评委好的评价,抑或自己能否获得某种奖励或荣誉上。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教学相长”。
  
  四、我们怎样进行公开课的评课
  
  公开课结束之后,一般都要进行评课。评课对公开课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课就有什么样的公开课。目前,大多数的公开课评课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评课使公开课“失真”而“异化”的主要诱因。在公开课的评课中,“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评课的目的功利化。多数公开课的评课目的是通过甄别鉴定,实现选拔、评优、考核等的需要,功利色彩比较浓厚。二是评课的主体单一化。眼下的公开课评课多数是只见评委和授课教师(少数连授课教师都没见到)而不见学生,学生成为公开课评课的“局外人”。三是评课的标准绝对化。大凡听课者在评课时,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自己对课的认识作为标准来评价一节课,来衡量一个授课教师的全部,特别是有时领导和专家占据着话语权,以己之好扼杀授课教师的独特思考和个性化风格。
  要积极发挥评课对公开课发展的正面导向作用,充分挖掘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就必须解决目前公开课的评课问题。而根据目前公开课评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追求正确的评课目的
  评课目的既是评课的出发点,也是评课的归宿。公开课教学是适应学生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公开课评课应该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主导作用,也就是在引导和帮助授课教师反思其教育教学,改进其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学生的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成长。
  
  2.确立多元化的评课主体
  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它是为学生开设的,一堂课成功与否,学生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公开课评课应该把舞台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评课的“主角”,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老师这堂课的想法和要求。评课时若没有学生这个听课的“主角”,试问,你这公开课到底为谁而开设?公开课教学到底适应谁?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课中来,确立一个包括授课教师、受课学生和评委等在内的多元化评课主体。否则,没有受课学生参与的评课是片面的评课,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
  
  3.掌握科学的评课标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有价值,各有各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好的、有价值的课是适应学生的,能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体,学生的发展包括身与心、认知与非认知的全面发展,能使学生在身与心、认知与非认知上或多或少的获得自主发展的课,不管公开与否,就是一堂好的、有价值的课。因此,适应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评课的最根本的标准。公开课评课,评课的立足点应是学情,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看教师“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获得了什么”,而不是围绕教师的“教”展开,看教师“教了什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