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公开课”的反思

作者:刘本剑




  摘要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 教育教学 公开课 存在价值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如适应单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或听课教师的需要等)。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而是如同教师操纵的多媒体设备,成为教师展示自己魅力的必备道具。公开课被“异化”,失去了“课”的本色。为了使公开课能返璞归真,我们有必要对公开课进行再认识。
  
  一、什么是公开课
  
  关于什么是公开课,中外理解有差异,含义有所不同。我国学者、教育者对公开课的理解虽然形式上不一样,但实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即站在听课人(是指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者)的立场上,把公开课定位在“公开”上,从“公开”的目的上来理解公开课。例如“公开课就是对他人公开的课”、“公开课,顾名思义即在公开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三种类型”等。欧美国家也有“公开课”(Open Class)之说法,但其学者、教育者通常是站在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的立场上,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从“课”的目的上来理解公开课的,强调“公开”只是形式。例如Open Class大致的意思是“对公众开放的课”,即听课人的数量和来源不受限制(potentiaUy unlimited membership)。理解的偏差导致行动的偏离。在我国,公开课教学追求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教学本质以外的东西,授课教师把上公开课作为获得某种奖励、荣誉的机会或者作为晋级、提升的业绩等。
  从汉语的构词方式上看,“公开课”是由“公开”和“课”两个概念构成的一个概念。笔者认为,要科学地定义公开课,首先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公开”这个概念的含义;二是“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区别与联系;三是“公开课”的定位。关于“公开”,《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加隐蔽,面对大家。”因此,从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的立场上可以把“公开”解释为“开放”。“公开课”与“日常课”的区别在于形式上开放与否(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来说,公开课只是多了一些特殊的听课人而已),而本质上它们都是“课”,都具有“课”的基本特征:适应学生,即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公开课应该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这样,公开课就可以界定为: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中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凡是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课,无论公开与否,都可称之为“虚假课”。目前我国教育现实中举办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汇报课、比赛课等,甚至有些“日常课”,严格意义上来讲,多数是虚假课,因为它们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以外的东西。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开课
  
  综观我国涉及公开课方面的论文、著作以及教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选拔、评优、考核、调动等的需要;二是推行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公开课作为一种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当我们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时,“课”的存在价值就是公开课的存在价值,即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来说,追求的都必须是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公开课上,他考虑的是使自己的教学如何适应学生,与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同等或不同程度的发展,走向完满的生活、完满的人生,而不是使自己的教学如何适应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需要或其他的需要;对以学习为目的的听课教师来说,通过听公开课,学习授课教师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水平;对受课学生以外的其他听课人来说,通过公开课,引导和帮助授课教师反思和改进其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使其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不可否认,公开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一定必需公开课。至于选拔、评优、考核、调动等附加在公开课上的功利性,都是从“课”派生出来的名目,失去了“课”的本色,毫无价值可言。
  然而,在教育教学现实中,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被弱化甚至被忽视,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却被强化甚至被放大到不恰当的程度。大家追求的是公开课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学校、教师、专家在“公开”上大作文章,把太多的功利性附加给公开课,使得公开课,原本属于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变成师生共同向受课学生以外的听课人的表演、做假,使教学失真而“异化”,甚至被“庸俗化”,成为“主讲教师及其背后某些人的稻粮谋和进身阶”。因而公开课受到责难,有“表演课”、“做假课”之嫌,甚至有人提出了“表演课就是一种教学腐败”的质疑,喊出“将公开课彻底埋葬”之口号就不足为怪了。
  可见,作为“课”的存在价值是公开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我们需要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
  
  三、我们如何上好公开课
  
  虽然公开课在本质上是“课”,只是比日常课多了一些特殊的听课人而已,但是由于目前的公开课承载了太多的功利性,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太多,作为授课教师,要做到使自己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确实很难。为了使公开课不失真,做到适应学生,笔者认为,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公开课教学中主要把握好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在“课”上做文章
  当我们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时,作为授课教师,就必须在“课”上做文章,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