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通过乡土地理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刘军伟

同讨论问题的利弊,集思广益,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以“苏州河航运噪声的考察与治理建议”的教学活动为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大概了解苏州河的航运功能、流域特征、噪声状况等,对苏州河的状况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及时把发现的问题发布到乡土地理资源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参与问题讨论;教师可以把学生有益的见解和发现收集到资源库中,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2.结合乡土背景,实施情景教学
  乡土是高中生生活活动的主要空间,学生从小培养起来的乡土情结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具有亲和力。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乡土地理材料实施情景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也便于他们在课外进行实地的调查发现,使乡土地理材料更加形象直观。地理教学中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陌生,这时,可以以乡土地理资料为引线,创设问题或者案例情景,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以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在“城市化”一节的教学中,由于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学生可能对这一问题难以把握。教师可以收集该城市的用地范围和城市人口的变化数据和反映城市区域扩展的遥感图像,通过不同年代的数据和图片对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化的基本表现。同时把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城乡结合部,进行实地的考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城市扩展的印象,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包括耕地的荒废,人口的拥挤等,激发学生思考过度城市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学生被置入一个个活生生的情景之中,对城市化这一概念也就不难把握了。
  
  3.应用乡土材料,进行案例教学
  进行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所选取的案例不但要与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充分收集乡土材料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使其直观、生动,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例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对于上海的高中,完全可以以张江高科或者漕河泾工业园区材料,设计出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某个高科技园区,了解园区内以什么产业为主,并结合上海市地图甚至长江三角洲整个区域分析这些产业之所以聚集此地的原因,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可以畅所欲言,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些相对合理的结论。同样,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上海市边缘的生态农业区,考察生态农业区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些案例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点,它们把课本上不为学生理解或者熟悉的例子转换成了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这样,学生可以把身边的现象事物与学习结合起来,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课外实践,达到学以致用
  地理学科具有时空跨度大、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使学生贴近生活,关注自己生活的乡土区域的经济、社会、人文现象,并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实践,到社会中去感受体验。在生活中,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每天的天气情况,河流污染、风俗习惯、工业聚集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多锻炼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乡土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
  
  其一、长期以来使用统编地理教材导致教师的依赖心理,使他们缺乏编写适合本地实际的乡土地理教材的能力,面对新课标他们无所适从,这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自我充实,面对新课标的机遇与挑战。其二、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不足。在有些教师看来,乡土地理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在学习空闲时娱乐一下,有的学校甚至把教学实践活动当成学生的郊游活动;由于升学压力,家长也不太认同乡土地理这一课程。要解决上实问题,必须要对乡土地理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三、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注意,乡土地理要求高中生走出校园,接触大自然、大社会,并且高中生的心理也不太成熟,这些有可能导致偶然事件的发生。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必须有计划性、纪律性。其四、乡土地理教学才刚刚起步,社会争议比较大,有些学校甚至没有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安排相应的课时,乡土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