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走近孤独的花朵

作者:柯民军

意,同学们也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与他说话,他的脸色才渐渐舒展了,久违了的笑容又浮现在他的脸上。
  3 使个体逐步建立自信心
  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羞于与他人相处,缺乏积极向上的勇气。因此对待有孤独倾向的孩子,学习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他获得成功,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如果设定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会令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刚一起步就退缩回来。教师对这些孩子不能产生急躁情绪。对于这些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并给他们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要尽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从而不断挑战自我,建立自信。
  
  (二)家庭方面
  儿童孤独的发生发展和家庭因素密不可分。父母对子女过分严厉,缺乏关爱或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的性格特征等均可造成孩子自卑、封闭,对社会环境产生不适应的退缩行为。
  1 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据了解,幼儿和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性格、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健康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肯定是消极的。有些父母离婚或“内战”,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孩子经常成为父母的出气筒,常常挨骂挨打。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心理因此开始扭曲,会变得畏缩、孤独。国内外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在心理、性格形成中普遍易受到伤害。家长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而且努力营造和谐、欢乐的家庭情感气氛,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儿童在家庭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2 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孩子易产生自卑,缺乏自信,从而诱发心理问题。
  家长在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不少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孩子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更要予以重视,鼓励他多说话,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了与孩子的思想交流。要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才会有欢乐。总之,作为家长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恒心,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这些有孤独感的孩子点燃爱的航标灯,指引他们穿越生活的雾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