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走近孤独的花朵

作者:柯民军




  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身影和无忧无虑的小脸。但在这热闹开心的背后,总有那么几个孤单的、小小的身影游离在群体之外。他们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受。国际儿童心理组织将这样的孩子称之为“孤独儿童”。在上海市三所小学开展的测试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孩子有孤独倾向。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比例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日益递增的趋势。这些孩子往往容易发展成两个极端:要么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封闭自我,无法自拔;要么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而采取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将会严重阻碍儿童的正常心理和行为发育,造成畸形性格。
  
  一、孤独倾向的具体表现
  
  具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显得很“另类”。他们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孤僻,缺少交往
  这类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一般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有的孩子虽然表现出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主动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孤独还表现为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老师和他们谈话时,目光总是游移不定,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示微笑,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同学们主动找他们玩耍,他们也不予搭理。在学校一天下来,正式交流不满二三句话。总之,他们缺乏一般儿童应有的好奇、惊喜和喧闹,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 自卑,缺乏自信
  具有孤独倾向的儿童总是喜欢独处,他们因为不习惯或不喜欢与人相处而变得离群索居。他们会为自己没有玩伴,不讨老师、同学的喜欢而感到自卑。下课的时候,很多同学会亲热地围着老师问长问短,而他总离热闹的群体远远的。偶尔,也只是红着脸望一眼,迅速地离开。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点到他的名字,他有时会动作迟缓地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回答问题,他的声音也会小得如蚊子叫一样。虽然他们外表看似无所谓,其实内心都很敏感脆弱,经不起任何批评。
  
  3 刻板,行为重复
  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常常会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游戏或活动,还往往有自言自语的习惯。很多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重复、持续地玩一些怪异的游戏,如撕纸、敲铅笔盒、乱涂乱画等。有时会对周围的喧闹声反感,捂住自己的耳朵;有时会独自躲在角落里静静地在发呆;有时会突然感觉到烦躁,对自己发脾气。
  
  二、孤独倾向产生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孤独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几个因素是导致孤独倾向行为的主要原因:
  
  1 缺少情感的交流
  每次站在学校门口,总能看到不少祖父辈来接送孩子。甚至,有些孩子是和祖父辈在一起生活。年轻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总是忙于工作。可是,年迈的祖父辈往往只是对孩子宠爱有加,而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呵护。隔代抚养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让孩子缺乏与人平等交流的机会,缺少情感、思想上的交流。
  
  2 缺少同伴的交往
  现在的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往往管教过严,孩子只能整天呆在家里,做作业、看课外书、读英语、练书法、绘画等兴趣特长。闲暇之余只能与课外书、电视相伴,缺少与同龄孩子的交往活动。同时,家长因为白天忙于应付工作,晚上忙于指导孩子学习,自然也不希望孩子把伙伴带回家玩。久而久之,孩子会倍感孤独。
  
  3 缺少生活的稳定
  有些家长因为某种原因或搬家,或工作调动,从这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环境变了,这些孩子自然得转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老师,离开了朝夕相处的伙伴,甚至学校的规章制度、教材或许都会有所改变,这些孩子就会对过去的生活念念不忘,显得难以适应或无所适从。
  
  4 缺少双亲的爱抚
  这类孩子大多来自于缺损型家庭,平时在家中缺少看管,备受冷落。小小的心灵早已冷得像块冰。他们多半不会主动与人亲近,有一种戒备心理,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总把自己藏得很深。
  
  5 缺少学习的成功体验
  有孤独倾向的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上课时基本上不参与课堂教学。无论教师用怎样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来吸引他,他都显得很木讷,始终处于漠然状态。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没有人提醒,他是不会主动上交作业的。因为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自然难以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体验,而长时间积压的学习上的自卑心理更易导致学习上的自暴自弃,甚至讨厌学习,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三、孤独倾向行为的矫正措施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孤独倾向的学生在学校中与正常学生接触,是其扩大生活范围,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1 为个体创设交流的条件
  在学校里,这些行为古怪的孩子上课时常会自言自语影响别人的学习,加上低年级学生本身自我约束能力差,会给班级秩序的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排斥他们。他们在班级中的出格言行,教师尤其应努力地克制自己,不要大声批评,可以用表情和动作暗示制止他们。这些孩子往往更需要老师付出额外的劳动和心血。所以,教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班级中的孩子都来关心、帮助他们,主动和这些特殊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讲讲故事,猜猜谜语,营造出良好的交往环境。对于有孤独倾向的儿童来说,他和大家在一起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有助于摆脱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倾向。
  平时,他们总是一个人蹦进蹦出,看到老师也从不问好,只是茫然地看你一眼,顾自走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亲热地向他们打打招呼,时常拉住他们,跟他们说说话。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喜欢我们的。渐渐的,他们的目光会开始和你交流,有时也愿意与同学们在一起,站在一边听同学交流。对待这种孩子,作为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他创设一个适合交流的氛围,为纠正他的孤独倾向创造条件。
  2 让个体感受集体的关爱
  有时候团体的鼓励、互助和支持,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丁丁是一个有孤独倾向的孩子,他的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为了让他的孤独状况得到改善,我在开学时故意安排了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秀、富有爱心的女同学和他一起坐。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班级里逐渐形成了适合丁丁成长的良好氛围。同学们从不因为他的出格行为而耻笑他,更不因为他长得过于弱小而欺负他。慢慢的,他的孤独情况有所好转。有时他会和熟悉的老师交流;有时也愿意与接近他的同学交谈。但他刚有所进步,被同学不小心撞断了鼻梁骨。丁丁的脸上又恢复了寂寞的表情,流露出对同学的戒备、害怕之情。我走过去轻轻唤他,把同学们带的礼物送给他,告诉他这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