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分享阅读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作者:叶青青




  [摘要]阅读是儿童成长的基石。我国学前儿童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材料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科学的幼儿阅读教学应该是基于幼儿兴趣、经验和能力的互动过程。分享阅读(sBR)又称大书阅读,是由新西兰教育学家Don Holdaway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实践证实。分享阅读是一种理想的早期阅读教学方式,可帮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关键词]误区 分享阅读 快乐
  
  语言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作为个体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作为个体发展智力、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其对于个体发展乃至生存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这不仅对成年人处理文字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加速培养儿童的语言文字能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各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人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主要依赖于阅读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的阅读教育(beganning reading instruction)。
  
  一、我国儿童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教学目标上重学习,轻兴趣
  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的手段,而对于幼儿来说,则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在幼儿园做过一项调查,其中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其一,当问起“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时,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其二,当问起“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时,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幼儿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阅读,而不是在阅读中学习。而所谓“学会阅读”,就是指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技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前的幼儿阅读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成人阅读和儿童阅读,过早地把阅读当作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很少把关注点放在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从长远来看,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教学策略上重识字,轻理解
  在我国,很多幼儿家长都以自己孩子的识字量大为荣,顺应家长的要求,许多幼儿园都在过早地进行识字教学,在幼儿园的走廊里、教室里随处可见各种识字卡片。事实上,会识字并不等于会读书。单纯学习识字,未能恰当地处理好阅读过程中局部编码和整体理解的关系,很可能会造成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但阅读理解能力很差的结果。同时,机械记亿的识字方法太过枯燥乏味,它会损害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有研究证实,识字量大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主动阅读的频率比其他儿童低,这种以牺牲阅读兴趣来换取识字量的做法,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如果说我国的语言教学方法是按照字、词、句、段、篇这种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的话,那么当前西方许多国家则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主张既然阅读是为了理解,那么刚开始阅读时就要强调对故事整体的理解,然后再学习字词,这种全语言(Whole Language)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过程中重讲解,轻互动
  年幼的儿童喜欢听故事,顺应孩子的意愿,一些家长和幼儿教师习惯于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很多幼儿园的语言课都是以老师讲、孩子听的方式进行的。事实上,讲故事是个单向的过程,它剥夺了孩子“说”的机会;尽管有的幼儿语言课堂上师生之间有所交流,但交流得也不充分,很多老师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交流,针对故事情节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封闭式问题,是孩子很容易用“对”或“不对”、“是”或“不是”、“好”或“不好”来回答的问题,这就剥夺了孩子培养思维发散性的机会。而只有在双向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在开放式问题的问答和讨论中,才能充分利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口语经验,促进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四)教学材料上重难度,轻适度
  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读物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孩子对书产生好感,是他们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当前在我国,很多幼儿阅读教学材料都片面强调难度,以成人意志为主导,忽略了读本对年幼儿童的适宜程度,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片面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这样一来,儿童所阅读的是一些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不符合语言发展趋势的材料,这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不利。
  
  二、科学认识阅读与幼儿的阅读教学
  
  会识字不等于会阅读,就像学会了单个的音符,不一定能谱出优美的乐章一样。那么阅读究竟是什么?幼儿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过程呢?幼儿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能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要能够激发他们对书的热爱和对读的热情,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第二,要能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相匹配。故事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的经验和需要,易于理解。读本的词语熟悉性、生字词出现频率和重复率等要与儿童的智力、情感和语言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三,要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形象思维)和活动特点(游戏)。要以儿童为中心,遵循孩子的需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分享创意和观点。
  
  三、分享阅读(Shared-book Reading,SBR):让儿童在快乐中悄悄成长
  
  所谓分享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它旨在轻松有效地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幼儿尽快地从依赖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由新西兰教育学家Don Holdaway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迅速成为西方国家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近几年来,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享阅读的读物能充分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1 主题、情节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分享阅读的故事主题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如《今天穿什么》(见附录);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情感需要,如《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找朋友》;能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如《千人糕》;能对儿童进行春风化雨般的道德教育,如《小乌鸦》。分享阅读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结尾精彩、出人意料,能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自主地对下文做出预期,从而紧紧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2 文字语言难度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分享阅读的故事长度、字体大小等都根据科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而设定,故事语言优美自然,词汇丰富,最重要的是每个词语都经过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反复推敲,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可理解性、熟悉性和生动性,完全符合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儿童听这些故事时,会觉得生动有趣;儿童尝试模仿和自己阅读时,会觉得简单而易操作。此外,分享阅读的故事语言中,有大量相同结构的词,这有助于提高幼儿口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