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骨关节炎治疗4大误区

作者:陈峥嵘 阎作勤 黄煌渊




  误区1体重与骨关节炎无关
  肥胖是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比其他危险因素容易去除,所以说减肥有利于骨关节炎的预防。
  
  胖人警惕骨关节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教授 陈峥嵘
  
  陈女士身高1.57米,体重76千克,按体重质量指数计算属于中度肥胖。41岁的时候,陈女士上下楼梯时膝关节出现明显的疼痛,走平路时则没有疼痛。去医院诊断为骨关节炎。她一直注意服药和日常的保健,但对偏胖的体形却没有在意,以为人到中年,都会有些发胖,胖点也没什么。今年她56岁,由于行动不便,活动减少,体重已达80千克。左膝关节间隙狭窄明显,不能完全伸直,膝内翻畸形。尽管我们为她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但她如不能尽快减轻体重,她的人工膝关节寿命也将较正常体重的人明显缩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肥胖开始“流行”。肥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大都知道胖人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但很少有人把肥胖与关节疾病联系在一起。
  
  肥胖会引起关节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体重是影响骨关节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可能引起三种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炎,糖尿病关节病和痛风性关节病。其中最严重且常见的是骨关节炎。
  在门诊中我们发现,体形矮胖的中老年妇女患骨关节炎的比例相对要高。有数据表明,肥胖女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女性的4倍。体重的增加往往发生在骨关节炎之前,而体重超重的人骨关节炎容易加重。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中的半月板是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缓冲装置。一个体重65~70千克的人行走时,每平方厘米半月板所承受的压力为4.5千克;若体重增加到100千克,那么每平方厘米半月板所承受的压力便达到6.9千克。关节、肌键、韧带和软骨长期处在这种超负荷下活动,就会发生病变。因体重负荷主要集中于膝关节内侧软骨,这正好是大多数肥胖者发生膝骨关节炎的常见部位。
  肥胖引起的骨关节炎主要影响到膝关节,其次可影响髋关节及手指关节等。肥胖时脂肪的分布与骨关节炎的发生有相关性,即腰部脂肪多的人易患髋、膝关节骨关节炎,而髋部、大腿的脂肪却很少引起骨关节炎。
  肥胖者关节的负荷增加,人体为维持重心而代偿性的使膝关节内侧承受更多的重量,导致膝关节内侧退变较外侧发生早且症状严重,很多患者出现膝内翻畸形。
  肥胖者患骨关节炎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关节肿胀或畸形时,活动被迫减少;活动减少了,体重进一步增加,关节承受的压力更大,病情便进一步恶化。因此,肥胖者患骨关节炎时,应当从减肥入手。体重降下来了,关节承受的压力减少了,症状就会逐步减轻,运动也就日渐自如了。
  
  女性比男性更危险
  有统计表明,骨关节炎在肥胖妇女中比肥胖男性中发生率要高。原因可能在于女性45岁以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关节软骨代谢减弱,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另外从事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工作的,如售货员、服务员,多数为女性。而慢性的关节负荷加重也是骨关节炎的一个危险因素。因此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更易患骨关节炎。
  
  肥胖易发生骨关节炎的原因
  肥胖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机制的影响是复杂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
  ● 肥胖加重了关节面的负担,使得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
  ● 还可能与肥胖的全身代谢因素有关,如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症等间接影响关节。虽然髋关节也是负重关节,但肥胖者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并不高;手的远端指间关节并非负重关节,可是指骨关节炎却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多,因而推测可能与肥胖并存的脂类、嘌呤和糖类代谢异常相关。
  ● 肥胖者往往饮食不合理,也会影响到关节。如高脂肪摄入不但可引起肥胖,而且可以对骨、软骨及关节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肥胖引起骨关节炎的原因,还与肥胖导致的姿势、步态及运动习惯的改变有关。
  总之,肥胖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胖人应该警惕骨关节炎。
  
  减肥 远离骨关节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副教授 阎作勤
  
  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损伤和负重,在骨关节 炎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点常被人们忽视。
  
  减肥,防治骨关节炎
  美国关节炎基金会评出的2004年关节炎研究十大进展,其中第5条是:减肥和体育锻炼治疗关节炎的有效性得到肯定。新的研究表明,对于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60岁以上肥胖患者,同时进行节食和体育锻炼,能够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膝关节疼痛。
  有研究提示,10年中体重减少5千克,可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减低50%。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早期应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适当锻炼和药物治疗减轻症状,延缓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到了晚期残废率很高,早预防、早治疗是预防残废的关键。
  
  骨关节炎患者如何锻炼
  正确的适当的锻炼,可以预防、延缓和减慢骨关节炎的进程。骨关节炎患者体育锻炼要选择与自己身体相适应的方法,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可酌情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等关节负荷较轻的运动,及不负重关节的屈伸活动。也可利用把手、手杖、护膝、步行器、楔形鞋垫或其他辅助设施来辅助关节运动。
  不正确的过度锻炼可加重骨关节炎。有害的运动是增加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的训练:如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负重、跳跃等活动。
  
  误区2盲目按类风湿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教授 黄煌渊
  
  有些患者,认为关节痛就是类风湿,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结果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
  
  骨关节炎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病例屡见不鲜。因为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关节疼痛的症状,所以骨关节炎患者常在没有确诊之前就主观认为只要有关节痛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按此到处求医。
  曾有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出现双手小关节疼痛,关节逐渐膨大、变形。他四处求医,长期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几年都没有效果。后来查了类风湿因子,是阴性,最后确诊为骨关节炎。但他已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如果这位患者继续按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不仅治不了病,还会由于药物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对肝、肾的毒性作用等。
  
  误区3长期对症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教授 黄煌渊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减轻关节病痛,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为了减轻病痛,对症治疗是需要的。但对症治疗一般是暂时和短期的,而许多患者却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治疗,如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这类药物在减轻病痛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们对身体也有一些不利影响。
  ①只能减轻关节疼痛,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只治标,不治本,因为这类药物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故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可长期单独应用。
  ②有较多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血液、神经系统影响及股骨头坏死等。由非甾体类抗炎药诱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糜烂的患者中,大约50%没有症状,甚至有些老年人消化道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溃疡也毫无疼痛的感觉,直到消化道出血才到医院看病;有的患者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疗;也有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使血小板急剧下降,导致脑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所以这类药必须慎用。骨关节炎本来没有生命危险,千万不要因用药不当而危及生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