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4期
阿司匹林6大谜团
作者:葛 洪 葛钧波 霍 勇
《家庭医药》提示:阿司匹林能否预防老年性痴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谜团五: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危险高
《不列颠医学杂志》刊登英国研究者的报告称:血压高于145毫米汞柱的男性,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毫克)不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而且造成出血并发症的危险较高。
葛洪主任医师: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发生率和脑卒中发病危险。血压高于145毫米汞柱的男性,其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血压增高而增加,在血压增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时,单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当然不会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再加上阿司匹林固有的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就会因血压未降低而显现出来。
因此,必须降压措施与阿司匹林同时应用,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时,阿司匹林的效果才能显现。
葛钧波教授:这只是一项研究的结果,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证实其可靠性。已有大量证据支持,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50岁以上、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是有益的,可以减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需要指出的是,阿司匹林的这种益处是在血压得到良好控制情况下获得的。
对于血压高于145毫米汞柱的患者,无论男性或女性,如有需要,应在积极控制血压的情况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霍勇教授: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危男性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指预防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当收缩压高于145毫米汞柱时,患者获益减少。但是另一项研究表明,平均血压142毫米汞柱的人群,应用阿司匹林仍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但不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因此是否不同血压水平的患者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反应不同,仍需进一步研究。
值得强调的是,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需要综合控制,包括运动、膳食调整、控制血压血脂,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司匹林方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另外,对于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或血压水平,服用阿司匹林均能获益。
《家庭医药》提示:积极控制血压,才是降低心脏病和卒中危险的第一关。
谜团六:大剂量阿司匹林可致聋
有报道称,听觉正常的人每日口服阿司匹林4克,连服2天,其听力丧失的程度比不服用阿司匹林者严重程度几乎加倍。关节炎患者要服用较大剂量阿司匹林(每日6~8克),这些人对强噪音所造成听觉丧失的危险性就更为严重,有人甚至会发生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霍勇教授: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是乙酰水杨酸。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血浆中水杨酸水平升高可影响听力。主要表现为耳鸣,严重者可表现为听力受损甚至耳聋。这种副作用主要与剂量有关。
然而,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剂量一般在每日100毫克左右,这一剂量极少引起听力受损。如出现相关副作用,早期停药多可好转,不致造成严重后果。
葛洪主任医师:出现这种情况,多在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时,属于轻度水杨酸中毒,又称之为“水杨酸效应”,主要有头痛、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意识混乱、疲乏、发呆瞌睡、出汗、口渴、恶心、呕吐、偶或腹泻等症状。听觉和视觉扰乱可能是因为血管的因素和神经的组织结核受损有关。一般停药后,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可自行恢复,但个别病例可致永久性损害。
在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风湿治疗时,如出现上述某几个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如果症状越来越明显,则应考虑停用阿司匹林,换用其他抗风湿药物。
葛钧波教授:这主要见于长时间较大剂量用药,血中药物浓度达200~300微克/毫升后。属于一种慢性的水杨酸盐中毒,听力下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致,可伴发头晕、头痛、耳鸣等。长期小剂量服用,几乎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家庭医药》提示: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但不必恐慌。
编后:拨开围绕在阿司匹林上的谜团后,编者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过,阿司匹林虽是“老药”,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正如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葛洪教授所说“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人群中,阿司匹林的疗效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加以阐明。”本刊将继续关注阿司匹林使用的研究进展。
专家简介
葛洪 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高血压杂志编委。参加了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各项高血压防治工作,及多项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大型临床试验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穿刺导管法心包积液持续引流术,首先报告了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的效果。
葛钧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擅长冠心病治疗,为国际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作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霍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位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等。曾赴美国、法国和德国学习进修,擅长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