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岁末聚焦:5大疾病防治新进展
作者:张 宇
执行:张 宇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陈国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向红丁
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刘士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范华光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科教授、主任医师 张家华
又到一年岁末。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影响百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进展。高血压、糖尿病、乙肝、宫颈癌、前列腺疾患等5大疾病,因发病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5大疾病研究的最前沿,了解防治这些疾病的新认识。
高血压篇
1.防控高血压新起点,从“120/80”开始
最新的血压标准为:低于120/80毫米汞柱为正常血压,而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统称为正常高值,高于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也就是说,当您血压高于120/80毫米汞柱时,已经属于需要密切关注的状态。
在美国高血压学会2006年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之间的人群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有可能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虽然按我国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处于此期的人群还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至少应通过减肥、运动、限制食盐摄入等方式积极干预,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降压并非全部
降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大前提,但不是全部。美国高血压学会最近公布的高血压新定义是:高血压是一个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由许多相互作用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单靠降压治疗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采取纠正血脂、血糖异常,戒烟、减肥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疗效。
3.“10/6法则”与联合用药
所谓10/6法则,是指5类降压药的降压幅度相似,即只使用一种降压药,在常规剂量时能降低收缩压10毫米汞柱、舒张压6毫米汞柱左右。若将单药剂量增加1倍,其降压效果却不会增加1倍。例如将氨氯地平每日5毫克增至每日10毫克,其降收缩压效果不会增大至20毫米汞柱,同样降舒张压也不会达到12毫米汞柱。但是,若将氨氯地平5毫克联用苯那普利10毫克,则可以达到降低收缩压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12毫米汞柱的目标。
因此,对于应用单药血压不能达标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根据英国2006年成人高血压指南,小于55岁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大于55岁首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若血压不达标,可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若两药联用仍不能使血压达标,则将上述3种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合起来服用;对于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
>>前沿新知
◆ 贴药膜治高血压
在第十四届国际高血压学会会议上,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席对一种新型的给药方式——通过贴在皮肤上的药膜渗透给药的“可乐定贴剂”给予了肯定。这种贴剂每周只贴 1次,即可平稳降低血压。与常规口服给药方法相比,它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与损害,也避免药物副作用对心、脑、肾等人体内脏器官的损害,为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稳定的降压治疗提供了简便方法。
◆ 多喝可乐易引发高血压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发现,一天喝4罐以上可乐的人,患高血压的比率比少饮或不饮可乐者高出28%~44%。
◆ 降压药阿替洛尔再受质疑
近年来,阿替洛尔的临床治疗效益受到质疑。有关专家发表的最新汇总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降压药物相比,阿替洛尔治疗组患者的死亡率和中风发生率显著增高,从而再次否定了阿替洛尔的效益。提醒医生和患者在选用该药时应注意。
◆ 鼓励家庭自测血压
有些患者进入医院后精神紧张,血压反应性增高,造成假像,称为“假性高血压”或“白大衣高血压”。卫生部最新下发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提出: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140/90毫米汞柱。
糖尿病篇
1.为胰岛素正名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有一种恐惧心理,排斥胰岛素治疗。而医学界最新的共识认为,使用胰岛素仍是最为有效的降糖疗法。目前靠饮食、锻炼和口服药控制病情的2型糖尿病患者,几乎最终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专家呼吁广大糖尿病患者,应正确看待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不会“成瘾”,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最有效、最合乎规律的方法。
2.胰岛细胞移植:希望与挑战并存
最近一项由加拿大科学家牵头的国际研究显示,在患1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植入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让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必天天注射胰岛素。
但是,目前这种手术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相当部分的患者没有因此获益,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成熟地运用这项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沿新知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作为一种临床的新理念正在国内外叫响。
按照以往的分类方法,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然而,从糖尿病的并发症及主要危害上来说,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糖尿病患者只控制血糖远远不够,只有控制血压、血脂,同时控制血糖,才能综合控制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发展。
◆服用罗格列酮可预防糖尿病
罗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科学家们经过3年的临床试验发现,每天服用1~2次该药物可以让身体对胰岛素更加敏感,从而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此研究提示,今后糖尿病高危人群可通过药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减肥是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
一项针对多种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显示,降低糖尿病风险的首要方法是减肥,这是一个首要的、决定成败的因素。
乙肝篇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颁布
2006年,中华医学会编写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正式颁布。该指南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联系我国实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权威的文献,证据充分有力,尽量与国际接轨,对于乙肝的自然史、诊断、治疗、预防均提出详尽的指导性意见和措施。这部指南提高了我国的乙肝防治水平,规范了乙肝的医疗行为,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2.卫生部组织推广乙肝防治十项要点
2006年,卫生部组织专家编写了《预防控制乙肝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要点如下:
(1)乙肝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和其他措施预防;
(2)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3)新生儿出生后,及时并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4)新生儿乙肝疫苗已实行免费接种;
(5)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