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酸性体质 百病之源?

作者:张 宇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教授陈文明介绍说,碱血症时,人体会出现肌肉松弛无力或迟缓性麻痹,甚至引发呼吸肌麻痹;还可引起包括心室颤动在内的各种心律失常;并可引起肾功能障碍,出现低钾血症性肾病;由于低钾血症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和作用减弱,人体还会出现高血糖症。
  这些还只是碱血症中的主要表现,还有许多其他异常。所以,一些商家大卖其所谓的“碱性食品”,其理论基础就是错的,不足为信。
  
  血液酸碱能否自测
  说“酸碱体质”没有科学依据,可能还有人不服气,“明明我用pH试纸测出来确实是偏酸了啊!”
  其实,这种所谓自测血液pH值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周恩超博士告诉记者,现在一些用pH试纸测血液酸碱度的方法,无非是通过测定尿液的pH值来推知血液的酸碱度。但是肾脏是调节人体酸碱度的器官之一,当酸碱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多余的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去,把不足的部分保留下来。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如果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多,尿液中排泄的酸性物质就多;如果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少,尿液中排泄的酸性物质就少。
  可见,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它的pH值不能代表血液的pH值。泌尿系统就像是人体的下水道,如果说尿呈酸性,就可以推出血液也呈酸性,那就好比我们闻到下水道的水很臭,就推出我们用的自来水也很臭一样,这显然是很荒谬的。
  同样,失眠、肥胖、便秘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更不能因此得出血液偏酸偏碱的结论。实际上,测定血液酸碱度不是自己在家就能做的,医学上要求抽动脉血,还要完全隔绝空气,一般人家里显然没这个条件。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酸碱体质说”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正是因为人们将疾病与人体酸碱度联系在一起。
  身体感到疲乏、腰腿酸痛、代谢失常、记忆力衰退等,可能暗示身体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其原因纷繁复杂,并不能因此断定就是由所谓的“酸性体质”引起。更未见有确凿的研究能证实,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与人体血液酸碱程度有关,当然,“85%癌症患者属于酸性体质”这样的说法更是不负责任。
  针对现在有人将糖尿病、肾结石、痛风的发病原因归结于所谓的“酸性体质”,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教授陈文明指出,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以糖尿病为例,有些患者由于治疗不力,血液中葡萄糖太高,超出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出现大量的酮体(如丙酮酸)。这些物质呈酸性,在体内大量聚集,超出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后,就会产生酸中毒。也就是说,是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而导致了血液变酸,而非“酸性体质”引发了糖尿病。而肾结石、痛风则是由于机体本身的代谢紊乱,使得尿酸在体内大量聚集,出现了痛风和结石。同样,也是先有机体本身的代谢紊乱,才出现体液变酸。
  可见,虽然酸碱度在人体内确实存在,但并不像现在某些宣传所说的那么“玄”,除非某些急重症或特定疾病,一般人体液的酸碱度都在正常范围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对“酸碱体质”的一些炒作而杞人忧天。
  
  饮食调不了血液酸碱度
  
  在“酸碱体质”的宣传中,都把选择食物放在了很重要的地位,认为通过进食较多的碱性食品,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璧云指出,“酸碱体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完全可以保证血液酸碱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而通过饮食并不能改变人体血液的酸碱性,任何食品,既不能引起机体酸碱平衡的失调,也不能将体内生成的酸性物质转化为碱性物质。而且,过多摄入碱性物质,将降低胃液酸性,降低胃液杀菌和刺激胃蛋白酶分泌等功能,会引起多种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大量摄入蔬菜、水果,而摄入糖、脂肪、蛋白质过少,不仅可引起营养不良,而且将导致机体脂肪分解,反而会使酸性物质生成增多,甚至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博士也提醒说,就像要保证饮食中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的均衡一样,在日常饮食中,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持酸碱食物的平衡。当然这并不是为了维持所谓的“碱性体质”,而是从人体的代谢以及营养摄入均衡来考虑的。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看看酸碱食物两大阵营,就会发现,保持食物的酸碱平衡与营养专家长期倡导的平衡膳食原则并无冲突,只要做到了肉、蛋、奶与主食、粗粮、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也就兼顾了饮食的酸碱平衡,没有必要刻意再补充碱性食品或专门的保健食品。
  
  相关链接食物酸碱怎么分
  
  食物确实有酸碱之分,但是,“酸性食物” 和“碱性食物”这个说法并不准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博士说,食物酸碱度与食物味道的酸性和碱性毫无关系,甚至与食物本身的pH值高低也毫无关系。应当使用的词汇是“成酸性食物”和“成碱性食物”,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是食物内部的“成酸性元素”和“成碱性元素”哪一方占据优势,在体内代谢之后形成“酸根离子”还是“碱性阳离子”。
  成酸性食品:牛肉、羊肉、狗肉、猪肉、鸡肉、肉肠、火腿等所有肉类食品;鳕鱼、草鱼、带鱼、黄鱼等所有鱼类食品;鱿鱼、墨鱼、鲜贝、文蛤、牡蛎、虾、蟹等所有水产类食品;鸡蛋、鸭蛋、鹌鹑蛋、鸽蛋等所有蛋类食品;白米饭、白米粥、年糕、米粉等各种精白米制品;白馒头、花卷、面条、烙饼、麻花、油条、白面包、方便面等一切精白面粉制品;各种饼干、蛋卷、蛋糕、曲奇;可乐类饮料、啤酒、白酒、紫菜(海苔);李子;蛋白粉等以蛋白质为主体的营养品
  成碱性食品:海带、萝卜、番茄、菠菜、苋菜、油菜、茄子、豆角、冬瓜、白菜等各种蔬菜;草莓、葡萄、猕猴桃、香蕉、柑橘、芒果、苹果、梨、西瓜、甜瓜等绝大多数水果;山药、芋头、甘薯、马铃薯等薯类食品;红豆、绿豆、豌豆、扁豆等各种豆类食品;以及传统卤水方式点卤凝固的豆腐;茶叶、各种花果茶饮料、柠檬水、蔬菜汁、果汁、矿泉水;绿藻、螺旋藻、脱水蔬菜、杏干、葡萄干、无花果干、柿饼等干制食品
  微弱碱性或微弱酸性的食物:牛奶、内酯豆腐、花生、核桃、各种粗粮、植物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