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期

体检:“生命指数”自己掌握

作者:佚名




  在本刊2007年第2期特别策划《76位专家共荐防病36计》中,第4计就是“体检一年做一次”。因为体检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次评估,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保健预防措施,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那么,体检该检哪些内容、体检前应注意些什么、体检后如何正确对待检查结果、如何对体检资料和自身健康进行管理?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张宇
  指导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胡大一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科教授郭艺芳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张禹
  
  题记:一个世纪来,体检让德国人多活了25年。
  ——德国卫生部长德烈埃·费舍尔
  
  去年以来,政府每月公布的CPI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越来越频繁地牵动着老百姓的神经,因为这个指数确实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过,除了与生活相关的CPI指数应被关注外,一些与健康、生命相关的指数更应该被人们熟悉。它们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数据,以及心、肝、肾等的检查报告。这些结果,是关系人们健康的“生命指数”。
  
  关注你的“生命指数”
  
  最近,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发布 “2008健康大使联盟健康宣言”,公布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7项指标,并称“7项生命指数”。它们是:
  ● 120/80——血压不能高于120/80毫米汞柱
  ● 5.6——空腹血糖不能高于5.6毫摩尔/升
  ● 4.6——总胆固醇不能高于4.6毫摩尔/升
  ● 90、80——腰围不能高于90厘米(男)、80厘米(女)
  ● 24——体重指数不能高于24。计算方法:体重(千克)÷身高(米)2
  ● 0——吸烟次数为零
  ● 30——每周运动3~4次,每次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
  专家们指出,这些数字攸关生命,可以说是健康的临界值。一旦越过这些数字的红线,健康必将亮起红灯。当然,这7个数字只是一些标志性的指标,要全面了解身体这部“机器”的运行状况,还要参考更多的数据,而这些指标的取得,靠的就是体检。
  然而,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却有些抗拒体检,认为本来好好的,病就是被“查出来”的;或者认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没有必要去体检,对自己的“生命指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项调查显示,11137名北京中央商务区的员工中,50.53%的人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的有24.82%,患脂肪肝的占17.86%,前列腺异常的男性为11.85%,乳腺增生的女性达30.46%……而这1万多人里,近90%的人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专家表示,体检查出了这么多问题,足见其必要性。如果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被发现,得不到重视和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体检,您该怎样做
  
  体检常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一般的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的专科检查;二是功能检查,包括心电图、X光、B超(包括肝、胆、脾、肾和生殖系统)等影像学检查;三是化验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乙肝五项。此外,还有肿瘤三项(甲胎蛋白、EB病毒、癌胚抗原)检查等。
  目前,一般体检机构提供的都是“套餐式”的服务,其内容往往是根据价格的不同来制定的,价格越高,体检的项目越多。然而实际上,科学的体检并不一定要项目多,“大包大揽”不一定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检项目,才能做好对疾病的预警。
  
  1男女有别
  男人和女人除了在生殖系统上的显著差异外,激素和生活方式等差异也会造成男女的诸多不同。女性一般到了30岁,要做第一次乳房检查;50岁的时候,还要做乳房造影检查,或者40岁就开始做。而宫颈涂片的检查,要求在18岁(或者性行为以后)做第一次检查。以后1~3年检查一次。在获得连续三次阴性结果后,检查间隙可以适当延长。男性40岁开始做第一次前列腺检查。
  
  2不同职业人群的体检重点
  教师由于粉尘对肺部和咽喉部的刺激,以及长期站立和不良坐姿对腰椎、颈椎的影响,应着重胸片、耳鼻喉科、腰(颈)椎正侧位片检查;销售人员饮食常常不规律、饮酒量大,易造成消化道疾患,可加做胃镜、幽门螺旋杆菌等检查;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一族最应注意的是颈椎和腰椎,等等。另外,长时间坐或者立,还应注意代谢异常的情况,应注意颈椎正侧位片、腰椎正侧位片、血脂和血糖的检查。
  
  3以家族史、个人病史为依据
  某些疾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糖尿病、中风、冠心病、乳腺癌、结肠癌等。如果您有明确的某种疾病的家族史,应增加与之相关的体检项目。如一个一级和二级亲属都曾患有结肠癌的人,应增加相应的肿瘤标志物监测,以及大便潜血的检查。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中年人,则增加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全套、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另外,还应根据自己既往的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随访、复查的项目,比如有慢性乙肝病史者,患肝癌的危险性会显著上升,应该定期检查甲胎蛋白。
  
  4老年人体检重点
  需要重点关注的必查项目:
  (1)心脑血管检查。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包括测血压、心电图、脑动脉检查,以了解血压、心肌和脑供血情况、心律失常等。
  (2)B超及胸部摄片。B超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肝、胆、膀胱肿瘤或结石,颈部彩超可了解颈动脉内壁是否有斑块。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胸部摄片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肺癌。而胸透检查因辐射量大已经从体检项目中取消。
  (3)血糖和血脂。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
  应该增加的项目:
  (1)查眼底。可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可通过查眼底反映出动脉是否硬化。
  (2)检测骨密度。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3)大便潜血试验。5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应将其列入体检“补充清单”,以了解是否有消化道疾患。
  (4)查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应作为老年人必查项目。同时,因近年来癌症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建议有家族史或相关危险因素的年轻人也要重视这类检查。
  
  体检有异常,不必“心慌慌”
  
  体检结果出来后,有些人发现自己“转氨酶高”,或者“血色素低”、“心脏出现早搏”……那么,这些是不是得了某种病的信号或患重病的前兆?接下来该怎么办?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体检报告所引发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过,对这些数据应该理智、科学地来看待。
  
  1转氨酶升高不一定是肝炎
  中国人对肝病很敏感,常常“谈转氨酶色变”。但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张禹教授指出,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炎。
  张教授解释说,临床上常用的转氨酶指标主要有两种,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旧称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当细胞膜受损时,ALT就被释放到血液中,使血中的ALT含量增加。肝炎早期,症状尚未出现前,ALT即可升高。但人们常把ALT的升高,看作是诊断肝炎的唯一依据,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因为,ALT增高只代表肝细胞损伤。除肝炎外,肝内胆汁淤积、肝药物中毒(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冬眠灵、四环素、抗结核药等),均可使肝细胞受损,招致ALT升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