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5期

揭秘代谢综合征

作者:陈国伟 张家庆 刘尊永




  名医谈病
  体重超标或肥胖,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一系列病变,医学上称为代谢综合征。医学研究发现,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也高于一般人群,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并存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所以在临床上,确认代谢综合征对预测个体发生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名医谈病,请专家——
  
  特约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陈国伟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张家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刘尊永
  整理:于嘉男
  
  代谢综合征的名称出现才十多年,以前曾称为X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还有人称之为“富裕综合征”、“死亡四重奏”等。所谓综合征,是指一些征候的集结,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近年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约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且它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有关。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者为正常人的2倍,发生心肌梗死及脑中风者为正常人的3倍,发生2型糖尿病者为正常人的5倍。
  
  您患有代谢综合征吗
  
  代谢综合征是以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异常、中心型肥胖等多种主要疾病或危险因素在人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尽管现在对代谢综合征的本质和起因还了解不深,但对它的危害性医学界已取得共识:与代谢有关的多种疾病或致病因素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身上,它们互相协同作用,产生了比单一病因作用强得多的致病(主要是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作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怎样知道患有代谢综合征呢?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一个希望全球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
  1个必备条件肥胖是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肥胖特指中心性肥胖,而不是一般的肥胖,以腰围作为指标。考虑到种族和性别差异,其标准也不同。欧洲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80厘米;中国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为准(编者注:要注意这不是指居住国家,而是指种族。因此在国外的华人应用中国人标准)。
  2个多选条件在有中心性肥胖的情况下,以下4项中有2项达标即可诊断。
  ◇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3毫摩尔/升,女性<1.2毫摩尔/升;
  ◇血压≥130/85毫米汞柱(或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5毫米汞柱);
  ◇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或有糖尿病史。
  如果以上4项原来已经超标,现在经过治疗后虽未超标者仍应该算为异常。
  
  三大目标,让您远离代谢综合征
  
  患有代谢综合征者,其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正常人高几倍。而我国目前的主要疾病死亡原因,除了癌症外,就是心脑血管病。因此,需更早、更及时地排除心脑血管病的“定时炸弹”——代谢综合征。
  那么,是否有了代谢综合征就必须立即住院呢?这大可不必。代谢综合征是由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主要是热卡过剩,脂肪过多,尤其是饱和脂肪过多,加上不运动所造成。由此可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治疗(预防)代谢综合征,也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而不能企望单靠药物或某种保健品“毕其功于一役”。
  所有研究都证实,要想控制代谢综合征,应围绕降低或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减轻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总的来说,必须达到以下3大目标——
  
  目标一: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3毫摩尔/升,女性≥1.2毫摩尔/升
  38岁的赵先生在某肉联厂工作,平时走十几步路就会觉得心慌气短,活动后明显加重。经检查,他的心脏前壁广泛心肌梗死,大部分心肌坏死,无收缩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供应心脏的三支主要血管,一支全堵了,另外两支像糖葫芦一样(称之为串珠样改变),多处严重狭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很高,抽出来的血可见上面一层油,他的上眼皮可见明显的“黄色瘤”。
  大量研究证明,血脂异常是伤害心血管的“第二杀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毫克,冠心病风险减少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1毫克,则使冠心病风险降低3%。血管好比一根吸管,吸起水来很容易,但是吸起油来就困难了,管子里油越多越容易造成堵塞。“油”多了,就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动脉硬化斑块会使血管狭窄。如果血管狭窄25%,就如同一条四车道的公路堵了一条,另外三条车道一样能开,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如果血管狭窄50%,如同四条车道堵了两条车道,行车就不顺畅了。如果斑块突然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只要几分钟到几小时就可以使血管大部分或全部堵塞,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就好比本来很通畅的马路,两车一撞,过路人都来看热闹,马路很快就会被堵死,影响交通的顺畅。所以,要尽量减少血管内斑块的形成,并避免斑块的破裂。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血管呢?办法是从改变平时不良生活开始。
  
  ◆ 饮食疗法
  少吃高脂食品高脂食品主要指动物食品(当然植物油也不能进食过多)。动物食品高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胆固醇高,像蛋黄、鱼子、猪肝等,胆固醇的含量非常高;另一种是脂肪多,如猪油、肥肉、牛油或奶油。如果单独吃一种,还不是很严重;两类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煎鸡蛋,又是鸡蛋黄,又有很多油,如果经常吃,油就过多了。曾有一个动物实验——让兔子吃蛋黄拌猪油,4周后,兔子胆固醇增高,8周开始动脉硬化,16周即患上冠心病。
  多吃低脂食品蔬菜、水果、燕麦、黑木耳、各种食用菌、海参、紫菜等海产品,不仅不升胆固醇,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家庭医药》提示:饮食总的原则是: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但如果您的血脂已经出现异常,高脂的食品就尽量不吃;如果胆固醇不高,就可以适当吃。)
  
  ◆ 运动疗法
  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步行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体型优美,精力充沛,防止血管硬化或使已发生硬化的血管恢复弹性,血管内斑块稳定甚至逆转。科学家做过冠脉造影对比研究,只要坚持步行一年以上,在一部分病例中就可以观察到动脉斑块的适度消退。除了步行以外,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一些有氧运动也是非常有益的。
  
  ◆ 药物疗法
  调脂常用的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贝特类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等。他汀类降低总胆固醇作用较强,也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阿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目标二: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我们知道,不抹糖的鸭,烤出来不焦脆;抹糖后,烤出来又焦又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内膜就像抹上糖的烤鸭一样,又焦又脆,很容易导致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因此,降低血糖就显得非常重要。
  
  ◆ 药物控制,减少胰岛素抵抗
  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受损(IFG)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糖耐量受损(IGT)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而空腹血糖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大腰围的组合会更加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因而控制高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就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常采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二甲双胍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组织,可显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糖异生。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引起体重减轻主要是内脏脂肪的减少(总体脂肪减少9%,皮下脂肪减少7%,内脏脂肪减少15%)。可见二甲双胍是控制高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的首选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它通过逆转肥胖者体内的游离脂肪而使脂肪的含量下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