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动脉硬化后,防堵是关键!
作者:朱国英 李新立 张海澄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教授 李新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內科教授 张海澄
整 理:于嘉男
人体内,健康的血管犹如四通八达的公路,将营养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就好像公路上出现一辆辆抛锚的汽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血管堵塞,引起中风、心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正确认识“堵塞”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疏通“路障”,便显得非常重要。
4大“马路杀手”
我们的血管就好比一条4车道的马路,平时血流正常时,血液将足够的养分运送到各个组织器官内。可是一旦出现“肇事车辆”、“路段塌方”时,就会危害健康。
1 血脂异常——危险指数:★★★★★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和载脂蛋白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这就好比小车道上,突然出现许多大型车辆,“堵塞”就在所难免了。
2 高血压——危险指数:★★★★
血压增高就好比在上下班高峰期,车流量增加,很多心急的驾驶员就会违章驾驶,占道超车,更增加了车道的负担。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
3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危险指数:★★★★
糖尿病患者中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本病患者中糖耐量减低者也常见。
4 吸烟——危险指数:★★★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血管“堵塞”5大诱因
职业
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动脉粥样硬化。这其中,由于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性情急躁、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者更易患本病。机体的全身状况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一定关系,当机体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烟酸缺乏时,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胃肠吸收功能异常等,均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食物
大量研究表明:摄取的食物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随着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食物逐渐精细,精细碳水化合物、食糖和脂肪摄入量增加,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会增多。
研究发现,摄入动物陸蛋白质、胆固醇、总脂肪、肉类、蛋、砂糖等,总能量及动物陸脂肪等越多,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死亡率越高;多摄入淀粉、植物性蛋白质等食物,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死亡率。而摄入植物固醇、鱼、植物性脂肪、蔬菜等的多少,目前没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的死亡率有关。
食盐的过量摄入,可诱发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展。钾、钙、镁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因此,为了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饮食应少盐,多补充这三种微量元素。
肥胖
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遗传
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是无这种情况家族的5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血脂异常是这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此外,近年已克隆出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相关的易感或突变基因200种以上。
时间
任何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含有时间因素,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时间,疾病就无从发生,也就无法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量的增减和机体整体状况的改变而变化的动态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速度也逐渐地加快,但如果合理地改善日常习惯,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也可以预防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6大组织“很受伤”
如果血管堵塞严重,处理又不及时,组织器官就可能受到伤害。
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广泛粥样硬化病变。可出现主动脉弹性降低的相关表现:如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等。
最危险的后果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为最多见。腹主动脉瘤多可以自行检查,腹部有搏动性且能触及肿块。胸主动脉瘤可引起胸痛、气急、吞咽困难、咯血、声音嘶哑、气管移位或阻塞等表现。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的相应部位增大;主动脉造影可显示梭形或囊样的动脉瘤。主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因此,如果出现有关症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脑动脉粥样硬化 脑缺血可引起眩晕、头痛和晕厥等症状,脑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出现头痛、眩晕、呕吐、意识丧失、肢体瘫痪、偏盲或失语等。脑萎缩时引起痴呆,有精神变态、行动失常、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至性格完全改变等。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年龄在55岁以上而突然发生高血压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如发生肾动脉血栓形成,可引起肾区疼痛、尿闭和发热等。长期肾脏缺血可致肾萎缩发展为肾衰竭。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出现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较多见,由于血供障碍而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典型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发生腓肠肌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者可持续性疼痛,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果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产生坏疽。
4招有助“车道”疏通
第一招:合理膳食
1 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年龄40岁以上的人更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3,20~24为正常范围。
2 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500毫克)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
3 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
[2]